自1989年至今,霍氏家族的南沙造城之梦还在继续中。但“造城”接力棒已从霍英东手中传至其子霍震霆手中。未来,无疑将是第三代霍家子孙来继承衣钵。近日,霍英东集团副总裁霍启刚书面回复了记者专访,介绍了他眼中南沙的“昨天、今天及明天”。
关于自贸区
问:身为政协委员,您曾到过天津、大连等内陆城市实地考察。您如何评价过去南沙的发展状况?
霍启刚:受限于地理和历史条件,南沙的建设步伐,起步较迟,方向也一再调整。.坦白说,作为粤港澳一小时生活圈中心的临海深水港,南沙有其特殊的地缘优势,但能取得今天的飞跃发展,确实有赖一次接一次的历史机遇。其他省市的所有发展经验,未必能给南沙一个直接的参考指导,但南沙能否及如何从中兼收并蓄,将会决定南沙长远发展的高度和深广度。
问:但是您曾提到希望南沙初步参照上海自贸区的营运模式?
霍启刚:上海自贸区的建制,是继早前的深圳、珠海等沿海经济特区后,从0到1的突破,进一步从1到2,以应对国家深化改革开放的新常态,一切都在起步阶段。上海自贸区的珍贵地方,并不是手头上有多少亮丽成绩,或者有多少可供广东自贸区或南沙片区学习,而是在于它的“敢”和“放”,南沙作为一个从零开始的新发展区,胆子有多大、眼光有多远,成就自然就会有那么大。“敢”和“放”是导致成功的两个关键。
问:在南沙过去的投资过程中,霍氏集团遇到过哪些问题?主要问题出在哪里?
霍启刚:过去,地区发展取决于政策规划。南沙过往起步迟缓,除因本身的资源相对匮乏外,关键还在于从整体布局的大棋盘上。而过去的数十年,南沙的外联交通网络虽然在持续建设,但力度和速度始终未能达到催提地区发展的水平,而这亦造成一个对发展南沙的现实窒碍。相对应的,就是外来的投资、人流、资金流和物流少,以致发展机会少等负面因素,出现滚雪球式的恶化放大。
问:南沙片区纳入自贸区,您希望过去遇到的哪些问题可以解决?
霍启刚:随着南沙片区被纳入自贸区,南沙成为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力尖兵,目前所存在的点滴阻障,在到位的国家政策、强而有效的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宽松共惠的营商环境下,都得到彻底解决,并化负面为正面。坦白说,从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在乎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和本领。作为其中一个参与南沙建设的持份者,我们的着眼点不在于现存问题有多大,以及怎样解决。而是未来的愿景机遇在哪,以及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途径在何处。
问:您提到过想吸引港商,关键看自贸区的税制。您认为,南沙在税制方面可做出哪些新尝试?
霍启刚:在具体规划方面,建议相关主管部门以逐项检视的形式,研究各项税项的调整空间,并非单纯为减税而减税,而应先考虑有关税项宽减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对促进内地产业转型提升的力度,再进行整体性的规划部署。最重要的一点,税制关乎产业、市场和经济,不能仓促行事,更不容朝令夕改。
问:您如何看未来前海和南沙、香港和南沙的经济关系?
霍启刚:彼此各有职能,亦需各自打拼,既不从属,也不存轩轾(编者注:车前高后低为“轩”,车前低后高为“轾”,喻指高低轻重)。南沙位处粤港澳一小时生活圈的中心点,是香港进军大珠三角最理想的落脚点和中转站;而南沙与香港的合作,也是粤港澳整合,以及内地产业走出去、海外投资走进来的最便捷渠道。当然,能否成事,多大作为,就只能依靠两地政府的推动力量,以及两地企业和民众的互通共融。
关于游艇产业
问:您很早提出,在南沙创建游艇产业对当地的经济贡献可高于汽车等行业。依据何在?
霍启刚:我的观点,并非基于某一份分析或研究报告,而是一切从愿景出发。随着普及化和年经化的推展,游艇将不再是尊于富豪的高级玩具,而是全民的生活诉求,只要在制度上、市场上、配套上和设施上,得到足够的支持,游艇绝对有条件成为最普及、最流行的跨阶层水上活动。
问:有媒体分析,游艇产业更多是为富人提供的高档娱乐方式,由此解读您的最终设想是让南沙成为富人的新集聚地。对此您怎么看?
霍启刚:当年的高尔夫球,也曾被定位为富豪玩意。但综观今天的实况,固然有不少富豪喜爱高尔夫球,但并非他们的专属项目,老百姓也可参与。游艇活动亦然。事实上,游游可以是逾百尺长的超级游艇,也可以是小汽游或木船,游艇活动的本质是水上运动,并非比拼财产的筹码指标。
关于楼市投资
问:我知道您是一名出色的投资顾问。就一个百姓很关注的话题请教您:现在是投资股市还是投资楼市好?
霍启刚:任何投资都存有一定的风险,股票和楼市是两种不同的投资,投资不同的个股和不同处的楼房,升值潜力都各不一样。我建议投自己熟悉的类别,而不是盲目跟风。在现在信息和资金非常流通的社会,投资需要认真、专业地做。
问:有专家认为,目前国内经济在转型,要摆脱过于依赖地产经济的现状。您是否认同这个观点?
霍启刚:其实房地产并不是一个单一产业,很看重所属地区的发展潜力、定位、城市规划、生活环境和产业发展,现在买方对生活的要求不同了,也关注配套的质量,如教育、交通方便、医疗服务等,我相信用心做地产的商人已经考虑到这些因素,也只有这些项目才会有市场和聚集居住人群,宏观经济环境一方面要考虑,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地区和地产项目的个别发展,不宜一概而论去下定论。
关于港青北上
问:这几年很多内陆年轻人喜欢到香港读书工作,不知道香港年轻人是否愿意到大陆工作?
霍启刚:其实,一切都取决于机会和回报。内地则规模大、市场机会多,当局早已积极鼓励香港青年北上发展,但反应始终冷淡,为什么?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香港青年对内地市场环境的认知和掌握不足。因此,要真正协助香港青年北上,就要给予他们在当地的支持,让他们能在内地扎根,并自我寻觅机会。
问:以贵公司为例,未来如何吸引香港人才到南沙工作?
霍启刚:其实现在已经有很多香港的人才到南沙工作,在南沙投资的港澳企业多达700几家,占外企中的8成,总投资额约100亿美元,未来南沙将继续突出与香港在金融、服务业和科技创新等的合作发展,这些也会带动香港人才进入南沙工作和获取商机。南沙的地理位置、营商环境和政策机制创新、未来广东省的市场需求,都会为港人带来吸引力。我相信继CEPA后会有的,我们也很期待具体政策的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