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持续升温,传统行业相继受到冲击,昔日的“领头羊”—百货零售企业首当其冲。作为行业“洗牌”的第一步,关店潮如今已经接近尾声,不管是辅车相依还是同病相怜,接下来各大企业将陆续招兵买马。近日,百联、王府井、利丰联手成立合资公司的消息也向业内发出了一个信号——传统百货零售业整合在即。
“我们”
事实证明,危难当前,昔日的“友商”也可以变成“我们”,手拉手迎接电商的冲击。
据王府井百货6月24日公告显示,为实现公司发展战略,该公司与上海百联集团、利丰贸易拟进行战略合作,通过设立合资公司,共享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4800万元,其中王府井百货与百联公司分别出资1920万元,各持股 40%;利丰贸易出资960万元,占合资公司股权比例的20%。合资公司将设立在上海自贸区,暂定名为“上海百府利经营有限公司”。
王府井百货集团董事长刘冰将王府井百货现阶段形容为“第三次创业”。她坦言,实现零售企业的转型,创立新的商业模式,提升企业经营能力,是零售业共同的思考。
据刘冰透露,“要逐步将合资公司打造成拥有"互联网+"基因,具有一流买手团队、品牌营销、全渠道管理、供应链管理及研究设计能力的新型品牌开发管理公司。”
对于“互联网+”的具体内容,王府井百货相关负责人对新金融记者表示,合作各方本身都有自己的互联网业务,合资公司在整体业务运行上,将会借助更多互联网的潮流和力量,但具体用什么形式去做目前还不好说。
据悉,合资公司成立后,初期业务将重点开发男装、婴童、家居生活、潮牌等品类,三年内将打造六个品牌,计划开店300家,实现终端销售10亿元。
对于唯独不提竞争最为激烈的女装业务的原因,在服装专家、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看来,女装的空间虽大,但同质化情况严重,并且全国性品牌较少。
中投顾问零售行业研究员杜岩宏认为,目前女装市场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合资公司进入后优势难以凸显,而男装、婴童、家居、潮牌的设计及开发还有较大的空间。合资公司将重点放在这些产品的开发上并打造自有品牌,以显著提升公司在上述产品上的竞争力,而且在初期就能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新方向
百货零售企业的变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有从线下连通线上的,有将百货业态向奥特莱斯和购物中心转型的,有通过关店节约开支的,但强强联手,成立合资公司的情况还比较鲜见。
“新公司是独立的一方,很多方面区别于以前的业务。”上述王府井百货负责人说道。
王府井的零售网络覆盖华南、西南、华中、西北、华北、东北、华东七大经济区域,在28个城市开设有47家大型百货商店。百联股份以百货商店、连锁超市、购物中心、奥特莱斯为核心业务,控股香港上市的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好美家装潢建材有限公司。
上述两家上市公司都属于传统百货零售业中的“领头羊”,当“互联网+”的浪潮袭来,难免让人产生“船大难掉头”的担忧。而此次双方联手利丰贸易成立合资公司,或许能有效地避免这一麻烦。
据资料显示,利丰贸易为利丰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资附属公司,专责持有利丰有限公司在中国投资项目。利丰有限公司作为消费品设计、开发、采购及物流跨国集团,专门为全球知名的零售商及品牌管理数量庞大且商品附有特定时限的公司提供环球供应。其据点遍布美洲、欧洲、非洲及亚洲等40个国家。
杜岩宏认为,该合资公司将充分发挥三者所具有的资源优势。可以利用百联股份与王府井百货遍布全国的线上线下零售渠道资源,也可以发挥利丰遍布全球的采购收集与供应链管理优势。三者配合推进企业自营业务及境内外采购、开拓自有品牌,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力并推动国内传统零售业的转型。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安信证券分析师刘章明。“合资公司将利用利丰集团在产品设计、开发、采购及物流四个领域的强大背景和全球视野,结合百联和王府井的本土化优势,开展具有差异性的业务模式。”
国泰君安分析师訾猛、林浩然表示,中国百货行业集中度较低,通过供应链端进行合作,可有效提高百货企业对品牌商的议价能力。百联、王府井和利丰的合作,在促进自身经营效率提升的同时,更有望为百货行业带来示范作用,三方合作将充分利用各自优势,从规模效应和差异化两方面直击困扰百货行业多年的供应链困境。
搭“顺风车”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三方将合资公司特意设在上海自贸区,想必也是在打搭上政策红利顺风车的如意算盘。
百联集团董事长陈晓宏表示,合资公司选择落户上海自贸区,一方面是为了相关政策和示范效应优势;另一方面是希望国内的百货业能够打通境内境外两个市场。
在杜岩宏看来,合资公司落户上海是为了发挥自贸区在助推新合资公司发展中的政策红利效应,并且可以在以后的生产、流通及零售的各个环节保持政策优势。
他认为,自贸区的政策优势主要体现在:“首先,自贸区内加强金融制度创新,包括在自贸区内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使用等,这一政策将支持企业走出去,提高国际竞争力;其次,自贸区提升国际航运服务能级,这将促进合资公司境外采购业务的开展;最后,自贸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以缓解公司的资金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