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在石家庄举行的第6届中国商业地产产业化峰会上,中经联盟秘书长、河北省住宅与房地产业协会商业地产专委会主任陈云峰表示,地处京畿重地的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其商业机遇无限,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河北的商业地产在快速发展的背后存在着隐忧:缺乏合理规划,一些综合体开发体量过大导致的商业地产招商难、运营难的问题日益凸显。
综合体通病:同质化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度河北计划开业的大型商业项目共有70个,其中石家庄和唐山最多,均为15个。这表明了河北商业地产在快速发展,带来了市场繁荣,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石家庄商圈过于单一,降低了资源利用效率。就业态进化而言,河北商业很长时间处于市场和百货期,这些都是制约河北商业快速发展的软肋。
邢台家乐园集团购物中心管理部总监胡伟表示,现在的不少综合体已经出现共同的特征:面积一个比一个大,什么都往里面装,但能不能挣钱就不好说了。在胡伟看来,除了规模大的特点,如今的综合体第二大特点是餐饮多,有一种说法是“购物中心是吃出来的”,不过问题是,爱吃的消费者其消费忠诚度是最难把握的。第三大特点是同质化严重,多数的综合体引入的品牌、甚至建筑风格都极其雷同,“千店一面”。
石家庄勒泰商业物业集团总裁王广策认为,同质化不仅表现在品牌相同,近年来,随着开发规模的猛增,一些综合体(购物中心)从建筑外观、内部构造到定位、功能、业态组合、引进品牌,同质化无处不在。究其原因有三,首先是在定位和功能上缺乏创新和思变,写字楼、公寓、购物中心、商街搭配的“四菜一汤”已成综合体标配;在此基础上,合作资源的同质化又加剧了“千店一面”的程度— 无论是娱乐、休闲、餐饮还是购物,国内主力店品牌屈指可数,这导致了你走在全国任何一个城市的综合体,遇到的都是“熟面孔”。他特别提醒业内,随着体验型消费理念和主题性综合体的风行,商业综合体纷纷加大餐饮、娱乐、亲子等体验式业态比重,新一轮“同质化”苗头已显现。比如影院,已成为综合体的标配,儿童乐园进入综合体也已成为趋势。
有关数据表明,仅在2015年,河北就有32个综合体计划开业。王广策认为,综合体同质化不可避免地带来恶性竞争,表现在争资源、争客源、价格战等方方面面,导致了商业综合体运营效率低下,单个项目竞争力弱化。
商业综合体如何突围同质化竞争
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同质化,找到“最好的自己”?
王广策认为,定位为主题性综合体,在细分市场中寻求错位竞争,是破解同质化的路径之一,比如北京蓝色港湾欧式商业小镇— 商业街区主打异国风情,同样是在北京,前门大街则强调其中国文化特色。
他认为,提防新一轮“同质化”,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足文章:首先要研究消费需求,以区域消费需求支撑主题定位,每一个地块都是“不一样”的,立足区域消费需求是综合体寻求差异化的前提;此外,要不断补充新业态,比如引进包括保龄球馆、高尔夫球馆、艺术展览、彩券等金融服务、电信服务、医疗诊所等,以另类消费带动人流量的增长。数据显示,文艺类业态尤其是各类展览本身门票收入并不高,但能带来20%以上人流量增长。此外,单店的混业经营已成新趋势,比如保龄球、高尔夫球馆设置餐饮区或者休息区,提升消费体验,增加收费项目。儿童业态的单店设咖啡区、甜品区,照顾多方消费需求,提升店面人气。另外,还可以构建一些移动互联的商业地产运营新思维,在商场中放置二维码,消费者随时可以扫码浏览商品详细信息并下单支付,对于带动项目中人流量及时转化成为营业额也是十分有效的。
回归到以“商业”为主导的本质
邢台家乐园集团购物中心管理部总监胡伟认为,投资者是大地产商还是小私营企业抑或者外企、商业企业,投资主体资金实力、开发理念的不同也决定了综合体未来运营的不同,但是为了适应商业趋势的变化,综合体在规划理念方面需要做到精准定位,注重更加丰富的体验化,使空间环境更有情调与主题,同时融合游乐化、增加艺术性;在运营理念方面,需要回归商业本质,这就需要从丰富商品品类、极致的过程服务、自营的方向、会员的细分入手。近几年商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众多城市综合体为城市核心商圈注入了新鲜血液。
新源控股商业地产副总裁陈伟认为,商业地产的发展应当回归到以“商业”为主导的本质,而非过去多年来形成的“房地产开发”的模式。地产开发的模式,是重销售轻运营、重设计轻定位、重短期轻长期,关注点多着眼于投资客户;而以商业为主导的模式,则是重运营轻销售、重定位、重视长期,更加注重通过运营获得项目的投资收益,其关注点更多放在市场需求上。
他认为,在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为特征的市场背景下,商业地产创新方向应以跨界和融合为基点,思考便捷、体验、情感、参与等创新要素。而且,要重视商业地产开发规律,认真研究市场,根据各地不同市场环境需求,制定差异化的商业定位,以不断创新运营的理念赢得更多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