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华控股成为万通地产控股股东 冯仑时代一去不回

   2015-07-13 华夏时报5660

  20年前,“万通六君子”之中的潘石屹和易小迪离开了万通;20年后,万通地产(相关干货)(万通龙山逸墅 万通新界·紫藤堡)创始人冯仑交出万通控股权。20年间,中国房地产业风云变幻,沧海桑田。

  7月初,停牌近半年的万通地产,在“互联网+”重组失败后,又抛出了45亿元的定增方案。根据方案,本次万通地产拟以4.30元/股的价格,向嘉华控股、海富通-福瑞通达资管等五家投资者非公开的发行不超过104651.16万股股份,募集资金不超过45亿元。

  其中嘉华控股以超30亿元参与认购,占到本次万通地产发行的全部股份的70%,正式成为万通地产的控股的股东。至此,万通地产的冯仑时代谢幕。

  万通易主的背后

  根据这份定增方案,完成募资后,嘉华控股将持有万通地产32.37%的股份,成为其控股的股东。嘉华控股实际控制人王忆会也将成为万通地产的实际控制人。在此之前,嘉华控股也为万通控股的主要股东,持有万通控股24.79%股份。

  嘉华控股相关人士公开表示,不排除在未来的12个月内继续增持万通地产股份的可能。

  “实际上,早在去年,冯仑与嘉华控股就曾达成了意向,以转让万通控股股权的方式使嘉华控股入主万通地产并成为实际控制人,但因转让数量、价格等没有达成一致而未完成交易。”曾在万通地产任职的一位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去年10月份,冯仑就曾减持部分万通控股的股份让渡给北京嘉华筑业实业有限公司(即“嘉华实业”)。由于万通控股拥有万通地产51.16%的股份,因此,嘉华实业间接成为万通地产第一大股东。

  “自去年冯仑将部分股权转让给嘉华后,嘉华系就主导了万通的北京、香河等地的地产项目。同时,万通地产内部管理层也已开始换血,此次嘉华控股增持后,将会全面介入万通地产的经营。”上述人士称。

  而在此之前,万通地产内部包括董事长许立在内的多位原万通系高管已相继的退出,嘉华人马开始入场接棒。去年8月,在万通地产发出的新一届董事会名单中,上届董事许立、云大俊、郑沂、李萌、孙华都被取代。

  “最近几年,冯仑的原万通系主要在做立体城市等新业务,传统地产业务量已经非常的少了。”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认为,尽管传统房地产开发业务一直是万通集团发展的必要支撑,但冯仑却并不重视。

  万通地产年报数据显示,2014年万通地产营业收入约19.11亿元,同比上年减少了42.06%,净利润约为4508万元。其中,房地产销售收入约为16.96亿元,比上年增加22.78%,房屋租赁收入约1.78亿元,同比上年增加74.59%。

  业内人士表示,嘉华控股接手后,万通地产的业绩或许会有所改观。万通地产对外宣称,嘉华控股增持后,将深入围绕新型的城镇化主题,坚持区域优先、区域聚焦,深耕京津冀,并以高科技、服务业与房地产的组合,实现房地产业务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打造新城市化下的新万通。

  嘉华控股创立于1992年,注册资金1.92亿元,目前业务领域主要包括房地产开发、医疗健康、体育产业、节能环保等八大业务板块。

  转型效果不彰

  冯仑系万通地产的谢幕,与其多年来频繁转型却效果不彰有关。

  今年1月19日,北京万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停牌公告,宣称正在筹划重大事项。随后不久,公司发布公告透露,此番重组涉及收购互联网文娱资产。

  半年之后的6月19日,万通地产公告称,自1月6日停牌以来,公司连续与多家互联网标的公司展开深入磋商与谈判,但由于交易各方对交易价格、交易结构、交易方式等重要问题存在较大分歧,依然无法在规定时间内达成一致。

  重组失败意味着,万通要真正寻求战略突破并非易事。

  “谋求与互联网企业重组可以说是冯仑对万通地产做的最后努力,重组失败后,冯仑去意已决。”房地产行业内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实际上,在此之前,冯仑曾多次谋求万通地产转型,但无论是商业地产、基金、直投业务还是2009年后的立体城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都并不顺利,并未达到冯仑所希望的结果。

  转型商业地产后,万通地产的业务重心向不动产投资模式转变,将收入结构调整为投资收益、资产交易和管理费三部分,地产开发占比较少。但这一转型效果并不理想。2012年,万通的物业出租收入占比仅2.2%,且不得不靠连续两次出售旗下商业地产公司股份回笼资金。

  此后,冯仑将目标瞄向了房地产领域的基金业务及直投业务,在这一概念上打造的“立体城市”更是耗去冯仑大量精力。不过,上述业务也没有给万通地产带来转机,2013年网通的基金及直投业务贡献只占总营业收入的约3%,旗下立体城市项目也多次被传搁浅。

  同时,立体城市等新业务令万通地产背上了较大的资金压力。2013年,万通控股的总资产同比下降2.29%,流动比率下降6.45%,长期负债增加17.30%。

  “万通的当务之急是寻找能够立竿见影的业务模式,这样才能在创新路上显得更为主动。”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指出。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566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