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草案修改建议稿)再度提请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上下九骑楼街在建议稿中被纳入重点保护范畴。作为广州西关商业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旧街,上下九成为重点保护对象,再应该不过了。人们每每讲到它,总能勾出不少的往事。
讲到上下九,其实即是人们将上九路和下九路合并起来的称呼。上九路、下九路,从前就是上九甫和下九甫。那么“甫”是什么呢?它的背后,有段关于尚可喜屠城的传说。按历史记载,清初时候,刚刚被清廷敕封平南王的尚可喜,带领旧部及靖南王的人马攻打广州城,围城十月,最终攻下广州,随即展开屠城,这就是发生在顺治七年,史称“庚寅之劫”的广州大屠杀。而坊间传闻,其中有段插曲。说的是尚可喜因为攻城损兵折将太多,怒下“杀人十八铺”的命令。“铺”是路程单位,相当于那时的十里路,十八铺即一百八十里,一旦开杀,伤亡惨重。这时候出现了一个关键人物—尚的幕僚王湘泉,他最接近尚可喜,也最快得到了情报,便决心挽救广州百姓。他的办法是将路程的“铺”变成街名“甫”,连夜立新路牌。怎么说杀十八条街,总比一百八十里好些。当时因为上下九这个地方街太长了,于是被划分成“上九甫”和“下九甫”。到最后,如他所料,计划是成功了。
然而,历史的真实并没有来得那么幸运和谐。后世学者认为,庚寅之劫中遭受杀害的死难者,保守估计是十万或者以上。当时整个广州府,也就是包括广州城以及城外的顺德、香山、新会等各县,总人口才四十万左右,十万这个概念是相当骇人听闻的。
说回这“甫”的来历,事实上还是存在诸般争议。在古代字书中,确实找不到“甫”与街、巷一类的地名有何联系。所以,较多人认同,这与古西濠有关,第一津就是第一个码头,随后第二甫到第十八甫的“甫”就是“埗头”的“埗”的谐音。另外,还有其他几种见解:一指商人的自卫组织;二指平坦而未耕种的地貌;三指古南越方言中的村庄。
提到西濠,上下九其实也见证着珠江河岸的变迁。若然说五仙观的坡山古渡,印证的是广州唐宋对外贸易的繁盛,那么,下九路的西来初地,就是佛教禅宗传入中国的历史印记。
讽刺的是,前身是禅宗祖师在广州登岸后所住的草庵—西来庵的华林寺,却在被后世的人肆意凌辱。事情发生在1966年9月的一个夜晚,一班滋事青年闯入寺中烧毁五百罗汉、金刚并至宝经书。更令人垂泪者,是七十几岁的豫章大师惨遭暴徒迫死。
如今,在下九路与达摩西来有关的,除了“西来初地”旧址、华林寺之外,还有的便是传说达摩开凿的五眼古井。不过古井遗迹看来近年是缺乏修葺打理,略显破落了。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我们今日种种,将来都会成为过去的生命和过去的历史,在后人的账本上,留下那样几行,这样几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