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不仅是万达,很多购物中心也正在进行去百货化。
日前,有消息传出,晨曦百货将于2015年8月完全撤离知名的老牌购物中心北京东方新天地。其撤出的主要原因是,晨曦百货的品牌影响力对于东方新天地来说已经微乎其微,其承租能力与占用面积无法与最终收益成正比。据悉,晨曦百货撤离后,东方新天地计划将收回的区域进行切割租赁。
另外,尚泰百货曾与华润旗下万象城有三个门店的合作,但目前已全部停滞。而被视为购物中心标杆的北京朝阳大悦城早在几年前就终止了与日本永旺百货的合作。此后的天津大悦城经过各方评估后,最终没有引入百货业态。
中国商业地产联盟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永平认为,从大环境来看,当前百货行业正处在低潮时期,十多年前百货受到专业市场和大卖场的冲击,现在是受到购物中心和电商的冲击。但是,百货却是过去几十年变化最小的行业,有点不思进取。
“去百货化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百货业的商业模式及市场定位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市场环境。”和君咨询合伙人王洪波说,传统百货业以销售扣点为主要盈利模式,同时入驻的主流商家多为二三线品牌,依靠商场人流来实现盈利;而电子商务全面普及之后,商品的对比变得随手可得,多数二三线品牌自身的说服力低于互联网品牌(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品牌除外),销售变得困难,商场获利减少,人流也剧减,形成恶性循环。他认为,针对一线城市和一级商圈的购物中心来看,去百货化正在成为普遍趋势,但在二三线城市和二三级商圈百货业还有较长的生命力。
进入增长慢、成本高、盈利低的“后百货时代”的百货店该何去何从?
亿欧网联合创始人、O2O行业分析师黄渊普建议,可以进行线下模式升级,比如银泰百货,就把好的百货转变为一站式的购物中心;也可以引入科技信息化,如积累用户热点数据,嫁接线上,提升线下。
王洪波认为,未来中国百货业仍然会有大量商业机会,关键看企业是否具有清晰的战略目标,精准的市场定位,商业模式具有持续创新能力。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中国商业社会必然风起云涌,推陈出新,新物种、变异物种必将大量出现。想存活?要么变异,要么成为新物种。存活下来的就是方向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