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良谋与伐:绿地混改2.0版本出炉 构建15人董事会

   2015-08-04 6560

  在本轮上海国资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简称“混改” )被推为样本的绿地集团,正欲借顶层设计调整走向另一个黄金时代。

  7月27日,金丰投资一纸拟定15人规模的董事会公告,让绿地集团董事会人员架构框架浮出水面。不久后,金丰投资就将更名为“绿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实现绿地集团在A股整体上市夙愿。

  绿地要做混改2.0版本,绿地集团品牌部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称,绿地集团要通过15人董事会架构,在释放企业活力机制的同时,使国有资本、战略投资者、管理层及职工三方进一步达成共赢。

  绿地集团的目标清晰明确:不是为了上市而上市,最终是为了突破国有企业发展的瓶颈。但走到今天,绿地混改之路,最后是否会流为形式上的表象呈现,抑或是本质创新的前期铺成?现在还未可知。

  15人董事会

  在上市房企中,15人规模的董事会成员数量并不多见。而方案一旦被通过,9人组成的监事会数量,也成为目前千亿房企之最。

  按照公告,15人组成的董事局中,4名董事由上海格林兰(张玉良为代表的管理层)拟委派,3名由上海地产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中星集团拟委派、2名由上海城投集团拟委派、1名为平安创新资本拟委派,共计10人,此外设立了5名独立董事(简称“独董” )。

  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在千亿房企中,目前董事数量最多的为碧桂园,当中包含14名执行董事和8名独立董事。而像万科、恒大、保利、中海这四家2014年千亿房企,其执行董事数量分别为7、6、5、8名,独立董事分别为3、3、3、4名。绿地15人的董事总数量,在千亿房企中,可以位列第二。

  按照董事会最少要有三分之一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的要求计算,绿地的独立董事数量已经占据了一半。数量上,和华润置地、绿城、金地的独立董事一样。

  无可否认,对于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质疑,在中国资本市场这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从未被间断,花瓶是其最大的标签。但从金丰投资发布的公司章程中看,绿地5人独董规模,对比10人的执行董事规模,独董角色的重要性或并不可小觑。

  在大视野财经俱乐部秘书长李骁看来,绿地的董事会架构已经是国资混改的一大进步,但还不能看做是彻底性的创新,只能解读为混合所有制对国有企业现状的改变。

  这个观点也得到了著名经济学家、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陈湛匀教授的赞同,他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绿地走完全部国资混改还需要时间,要从根本上下功夫,在体制、机制和运营模式上进行深入思考。在陈湛匀看来,万科的合伙人制度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新博弈

  事实上,引入五家投资机构入股金丰投资并创造A股迄今交易金额最大的一次“借壳”,这是绿地集团的辉煌,也被外界认定为国企混改的创新。

  股权比例上,对标绿地控股,与金丰投资重组完成后,上海地产集团与中星集团合计持有绿地集团25.82%股权、深圳平安创新资本持有9.91%股权、上海城投持有20.55%股权,上海格林兰持有28.79%股权。

  上海国资系统虽然仍是绿地控股的最大实际控制人,但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已经减少到50%以下的红线。表面上看,各家的股东股权比例接近,且均不超过30%,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设置独董是上市公司不得不做的事情。

  但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的重组公告明确表示过,上海市国资委不参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国有股东相互独立,其作为财务投资人将来并不会实质性介入上市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而新入股外部投资机构在内的其他小股东,有限的股份比例下,话语权更为有限。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656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