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和乐视撕逼大战争夺智能电视入口的战火还没结束,一场商业地产争夺线下客流入口的大战随即又燃烧了起来。这次的对决双方,一个是商业地产的龙头万达集团,另一个是高科技体验乐园的行业领袖幻世界。对决围绕的是新近火热的T2C模式,一个是嫁接式的2000万投入,一个是单馆38亿的大手笔,都是沉浸式的VR电影乐园。
借用虚拟现实和娱乐的结合对传统零售进行颠覆,抢夺商业地产转型中的新入口,这个方向对于拥有敏锐嗅觉的王健林来说早已进行了布局,但是万达在技术层面的缺失让电影乐园这个项目多少有些遗憾。万达的4D电影形式早在90年代国外就已经有了,科技上比较落伍,同时多人玩乐场景明显的沉浸感不强,还称不上是真正的虚拟现实电影。幻世界在技术这块正好弥补了万达的遗憾,其首倡的T2C商业模式更是让商业地产的巨头们脑洞大开。
那么这场2000万和38亿的2016虚拟现实元年对决,到底谁输谁赢?有心的商业地产资深人士给王健林算过一笔账,拿万达“武汉双骄”之一的武汉电影乐园和幻世界乐园做了一个全面对比:
第一、武汉电影乐园投资额是38亿,总建筑面积10万平米,4层,包括6个体验项目,
这里面38亿近30亿是地皮和建筑成本,体验项目投入不低于8亿。幻世界品牌乐园投资2000万,一般占地6000-8000平米,也就是一个大型商场其中一层的面积,可容纳近60个体验项目。
更详细一点,武汉电影乐园每层面积约2.5万平米,幻世界单层6000平米;武汉电影乐园4层有1层是主题餐厅和饮品商店,实际只有3层是乐园项目,那么每层投资约2.6亿,幻世界投入2000万。那么武汉电影乐园面积是幻世界的4倍,投资额度是幻世界的13倍。
这样算下来,幻世界乐园的投资成本大约只是万达电影乐园的25%。
第二、万达的电影乐园属于独体的项目,建成花了6年时间;而幻世界乐园直接嫁接到现有商业实体内部,装修加安装时间仅需5到6个月,方便快速投入运营,收回成本的周期大大缩短,也就是说幻世界乐园更为灵巧。
第三、从产品科技性上来说,万达的4D电影不是交互性的,观众和计算机中的虚拟现实场景没有互动和故事代入感。并且因为多人在一个平台上同看一部电影,一看旁边的影院墙壁,就知道自己身处真实中,沉浸感不强。幻世界高科技体验乐园的虚拟现实交互技术在效果上沉浸感更强。
从对比来看,万达电影乐园的性价比怎么都不合适,这不得不让人怀疑王健林对外公布的38亿投资是否有很大水分。王健林表示,万达武汉电影乐园当初请的都是国际顶级的设计和特效制作公司,娱乐项目由福瑞克参与设计,特效方面也是目前国际顶尖水平,这些恐怕不是幻世界能比的。
笔者却认为,王健林正是因为在VR技术上不足,所以才依靠资本优势下血本请来国际大牌群起打造4D电影乐园,本身方向有一定问题,由此也造成很大的资金浪费。幻世界在VR技术方面处于国际高水平,目前的技术总监是曾服务于硅谷的海龟创客,参与过《环太平洋(601099,股吧)》电影的设计制作,另外幻世界的技术脱胎于军工应用,此前已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攻关和技术积累,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耗费8亿之巨简直就是开玩笑,2亿即可完成一个高规格的以高科技体验乐园业态为主,合理搭配其他体验业态的生态圈建设。
而幻世界对于商业地产商的吸引力还不仅仅在于资金对决上的优势,商业地产商们最关注的主要是T2C商业模式。按这个模式来,商业地产商可以在现有场地上直接嫁接高科技娱乐体验项目,这种便利将帮助地产商节省一大笔买地和基层建设投资预算。
就像幻世界的创始人冯哲所说,这个模式要改变的是现有商业实体的整体命运。
这一点王健林不得不承认棋高一着,因为万达的转型只是自身的转型,是一种开发方向上的示范,表明对于商业地产来说发展体验业态已成为时代主流。但对于广大的现存购物中心、大型商场来说该如何转型?这个王健林也提不出解决方案。
所以,T2C模式一经提出,很快成为业内焦点,征服了正处于转型分岔口大型商业地产集团大佬们的心。大佬们对这种模式青睐有加,认为真正的娱乐式体验消费时代来临了。但是谁也不知道,是不是事实真的如此,这还需要市场进行检验。
幻世界的联合创始人张吉根说,T2C模式核心价值在于对商业地产生态圈进行了重构。重构后的生态圈将打破原有零售:餐饮:娱乐类体验业态7:2:1的秩序,建立一个零售:餐饮:娱乐类体验业态1:2:7的新秩序。如果我们的商业地产生态圈重构成功的话,商业地产将重新夺回线下的客流入口,并将和电商展开新一轮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