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焦虑的人们在谋划着退出机制。A小姐计划着从招商经理跳到品牌方做拓展经理,但她的选择好像也暗示了她并不明白问题的症结;B先生积累了多年行业资源,下海创业做起了广告活动公司;C先生致力于O2O领域已久,决定转行投身互联网,能从一个曾经的朝阳行业,到一个新兴的朝阳行业是他经常服用的鸡汤;D先生做到了管理层,他喜欢看人们在他构造起来的空间里愉快的生活,他说他想把空间放大,成为从事城市规划建设的政府官员;E小姐是个刚入职的90后,在她的眼里,当下这份工作对于自己最大的意义在于“学点东西,然后开店啊!”
经济发达体的先例告诉我们,商业地产的终极形态是国家的金融工具,在看得见的未来,中国的商业地产也必将经历开发、经营与资产的分离。三者的排列顺序也同样是价值链递增的顺序。于是更多的F先生们啃起了CFA,回炉上起了金融在职硕士,他们确信,商业地产的从业背景,加上金融知识的融会贯通,定会在简历里勾勒出最完美的竞争力,在未来的某一天,一手将他们送入多料多金的房地产资管公司。
反倒是公关部的G小姐有份难得的踏实,面对人人自危的怪诞氛围,她只是淡淡的说啊,她说:“再动荡,会有平媒动荡吗?”(此处省略1万字)
本领恐慌之余,中国的商业地产人们也该庆幸,庆幸的是这个行业的包容度和综合性为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庆幸的是激烈的市场竞争给了这个行业去接驳更多元化合作的可能。就好像无论媒体怎么变革,真正优秀的内容生产者仍然是稀有之物一样,羽翼丰满的鸟,到哪里都能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