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发生在中国最具标志性的房企背后的股权之争,这是过去一周围观者与万科中小投资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华润在被宝能系踢下第一大股东宝座后仅一周时间便又将其夺回。
不过另一主角宝能系应该也不会伤心,只有在双方不断增持的情况下,股价才会上涨,这让它手中持有的万科股票收益能从亏损奔向持平。有分析称宝能系入股万科的资金成本在16元左右,而在近期华润两度增持后,万科股价也从8月27日的13.18元,上涨到9月2日的14.22元。
对购房者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场肥皂剧般的商战故事— 尽管万科的制度在中国房企中相当成熟,但如果控制权受影响,即使如王石这种灵魂人物也未必能像从前一样左右万科的战略发展。最近的例子是金地5月8日召开的2014年年度股东大会上,当天最重要的三项议案:核心员工项目跟投议案、选举丁玮和王俊为独立董事的议案均被生命人寿和安邦联手否决。而在今年4月初,金地集团总裁黄俊灿还曾对外表示,生命人寿和安邦都很支持核心员工项目跟投,两家保险公司仅是纯粹的财务投资者角色。即使当天金地股东大会现场,各项议案投票结果未公布前,金地董事长凌克还与现场股东谈及员工跟投制度的出发点。这些迹象都表明,管理层事先没想到生命人寿和安邦会联手否决员工跟投方案。这也将双方的分歧公开化了— 纯粹财务投资者只是说辞,生命人寿和安邦想要的更多。
如今的宝能系也同样对万科持续释放善意,至今仍一直表示其为财务投资。但在业界看来,如果仅仅是财务投资,宝能完全可以像中国平安那样入股碧桂园。但宝能通过二级市场举牌突袭,同时又不亮出底牌,这种浑水摸鱼的打法可以方便其获得万科控制权,进而影响万科的经营决策。
万科目前管理着582个楼盘,服务逾200万客户,每年卖出近20万套房子,如果经营决策变化,对万科的业主来说,肯定不太容易短期内适应。比如去年的绿城融创之争,各地业主不满融创团队入驻后的快速降价回款,以及配套缩水等行为,纷纷发声抗议,甚至有业主以众筹方式筹措资金支持宋卫平回归绿城。
也许绿城和金地的例子未必适用于万科的情况,但万科与绿城有点类似,都有着较强的粉丝经济效益,产品都爱诉诸情怀。且作为房地产龙头,万科热衷于在各种新兴事物上进行试验,包括极小居、创客空间、家装、物业联盟乃至智能机器人在物管中的应用,当然,最重要的还有万科的事业合伙人制度。这些都是前期需要较大投入、短期未必能见到盈利空间的项目。
前海人寿一直被视为“宝能系”的金融平台,此次举牌万科,相当于把自己旗下的地产股进行了“换仓”— 举牌前,其已清仓了深振业、宝诚股份、天健集团等小型房企股票。此前有消息称,宝能系的目标是“以3年时间,走完平安16年历程;用5年计划,剑指1200亿元自有物业”,收购万科,大概是为了让其地产业务从自己“造血”转向更轻松的“输血”。
至于潮汕地产商的现实风格,从合生创展可见一斑:重视政商关系,建筑爱走土豪风,坚持“高溢价”、“多囤地”、“慢周转”的开发模式,以获取土地溢价带来的巨大收益,不能不说,这与万科的“情怀”文化与热衷新兴试验的风格,可以说泾渭分明。
郁亮在万科2014春季例会上,曾向员工推荐《门口的野蛮人》一书,不料一语成谶。正如书中所写,“对于并购后的企业,两家公司合二为一,中间必须有一个绝对权威,不能有两种声音。”万科自然更欢迎一个十多年来都没有插手管理层具体事务的央企股东,而不是一个具有潜在威胁的新股东。至于华润,作为央企,它自己可以不插手,但也不高兴别人插手。
对宝能系来说,按公开资料计算,三次凶猛举牌万科,前海人寿耗资100多亿元。其中,约75亿是保险产品资金,约22亿是自有资金,另有8亿资金来源暂不明。其可供投资的权益类资产账面余额不高于168亿元,且重大股权投资账面余额应不超过59亿元。这对前海人寿下一步举牌万科限制不小。按万科当前股价测算,再增持5%约需70亿,这对已配资百亿增持万科的宝能系来说,压力山大。不过即使宝能未能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随着华润增持、万科新业务孵化,未来应该还是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离场。而宝能系始终是一个精明的买家,举牌万科的今年,它还投资了中炬高新、中国南玻,参与了华侨城4月份的定增,并未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