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作为电影产业链条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中国的电影院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起来。发展至今的中国电影院线也进入了优胜劣汰的时代,院线的兼并和资源重组在所难免。而影院如何为中国电影产业打出差异化的路线,也是中国电影发展必须要考虑的命题。
院线身份大起底
“土豪”代表:地产大鳄华丽转身
以万达院线为代表的院线,是以雄厚的地产资金为依托,旗下影院基本都为自有资金投资建设,能够真正做到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对影院具有绝对的控制力。万达收购AMC院线后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国内拥有约150家影院,海外拥有380家影院,占全球电影票房近20%。从票房收入上看,已经连续四年蝉联院线票房冠军。
据业内人士分析,万达院线在国内的发展模式是以其开发的万达商业广场为依托,通过自建影院来带动商业广场的客流,从而形成城市新的商业中心,人气的提升又带动了万达广场写字楼和住宅的销售,进而又为其影院和商业带来了更多的客源,整个地产项目形成了一个非常良性的生态系统。
国家代表:国企龙头先发优势
以上海联和、北京新影联等院线为代表的国企电影院,是92年院线制改革之后由各地的省市级电影公司改制而来,有些引进了民营资本组成了股份制公司。这类院线成立时吸收了省内所有已有影院,一成立就垄断了当地的电影市场,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一些优质的国企类院线也顺应市场在逐渐调整自己的经营思路,引进社会资本,在保住原有优质加盟影院的同时大力发展自建影院,加强了自身品牌建设,再加上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国企类院线未来前景依然看好。近几年的院线票房排名位居第六、第七。
“屌丝”代表:小镇青年也有电影情怀
以大地院线为代表的电影院,是三四线城市的院线代表。在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中,小镇青年已然成为了带动票房增长的主力军。现在,大地院线在全国共有超过500家影院,80%以上都在三、四线城市,2014年春节期间的票房收入更是飙升至院线排名第二位,仅次于万达,在院线发展差异化上走出了非常成功的道路。
“上头有人”代表:靠着“中影”好乘凉
中影星美、中影数字等院线背后都是中影集团。在电影行业产业链的终端环节,中影通过与民营资本合作,与省市电影公司合作,自建院线等各种方式参与了大江南北的院线建设,这些院线依托中影强大的资源优势也顺理成章的跻身院线前列。票房同比去年增幅约20%左右。
电影院发展动态分析
资源重组向产业链上游不断扩张
2014年的数据可以反映出观影人数增长已经跟不上影院建设的步伐,再加上前几年不理性的跑马圈地,高额的房租让大量新建影院处于无法摆脱亏损的现状之中。这一情况继续持续下去,必将有一些院线坚持不下去,进而被有实力的院线兼并或重组。
近年来,以万达为首的一系列资本扩张事件,则更加预示了中国院线进入优胜劣汰的重组整合时代。院线在电影产业链中属于终端资源,因此在向发行和制片方向发展时也具有先天优势。院线投资的影片在排片上肯定受到自家影院的照顾,发行环节也只需利用原有现成渠道即可,最终票房分账环节中的制发放三个环节的钱都将落入自己腰包,无需与别人分配利益。中国院线未来必向上游产业延伸,实现制片、发行、放映一体化,打造完整的电影产业链和价值产出链。
影院广告投放门道多影院经营收入多元
目前,中国电影广告形式主要分为银幕广告和内容营销(植入广告、联合推广)两大版块。其中银幕广告包括贴片广告和映前广告两种。前者捆绑影片进行发行放映,后者采用按周期结算的方式进行运营。在广告放映顺序方面,贴片广告更临近电影正片,其单场上座率达到80%,广告到达率高达90%以上!而映前广告则仅有约30%的到达率。
广告对影院很重要,这是影院在票房收入之外,收入多元化的重要来源。博纳国际影院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波表示,电影正从文化传播转变为一个价值巨大的媒体渠道。许多影院负责人也表示,由于单一城市不同影院投资主体之间竞争加剧,票房的收入已不能满足经营和发展的需要,房租成本递增,地产商还要分票房,在与发行方和制片方分账后,票房收入也面临各方挑战,小卖部、电影衍生产品和映前广告、阵地广告是影院经营收入多元化的保证。对于影片的贴片广告,资深广告人则透露,虽然贴片广告的价码一般500万元起步,但相比其他形式,其性价比还是非常之高,因此受到广告商的青睐,贺岁档期间的抢手程度甚至直逼央视春晚。
院线与网络联姻改变消费者购票习惯
近几年,通过团购和在线选座网站不断入侵电影票务市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众多的院线已经于电商网站进行合作,电影院门口的自助打票机前能排起长龙便足以说明问题。很多院线已经在团购、抢票、影迷活动、节日营销等多个环节与电商及网站进行合作,未来院线与网络的结合必定会越来越紧密,在票务、营销等多个环节通过网络与客户群体进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