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2.0其实真正的目的,或许更多的落在打破钢筋水泥的社交隔阂之上。这是冷冰冰的现代住宅真正缺少的,也是有着地产泡沫破灭危机感的万科所急需要抓住的救生圈。为此,向互联网进化,成为了万科唯一的选择。
从2015年,万科作为一个地产商,却一直活跃在互联网行业的话题焦点之中:4月20日,万科V-link品牌发布会,让人联想到了正时髦的互联网+;而在5月1日,玩商业地产的万达和玩住宅地产的万科宣布战略合作,则被看作是为互联网+提供更平稳的落地基础……而到了9月16日,万科发布关于100亿元额度内回购公司A股股份的报告书,其目的中,或许也有不希望自己的新模块被指手画脚的目的和纠结。
但仅仅只是如此吗?万科2.0其实真正的目的,或许更多的落在打破钢筋水泥的社交隔阂之上。这是冷冰冰的现代住宅真正缺少的,也是有着地产泡沫破灭危机感的万科所急需要抓住的救生圈。为此,向互联网进化,成为了万科唯一的选择。
危机:现在开始布局十年之后
万科的Logo是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存在。
最早的万科,在1988年推出了它的第一代Logo,据说当时万科想做录像机,因此设计上有浓郁的家电风格;但最终万科成为了地产企业,因此在2007年推出的Logo变成了中国传统民宅窗花,意思也很明确,一个住宅地产商。只是这个方方正正的设计,更多的人揶揄是一个“麻将桌”。
而在5月1日,万科借着米兰世博会“万科馆”揭幕,宣布了新的Logo,第三代Logo里直接出现的是万科英文简称“vanke”。此外,万科企业标语也从之前的“用建筑赞美生命”改为“赞美生命共筑城市”。
万科总裁郁亮对此次换标的解释也很直白:“将见证万科从住宅开发商向城市配套运营商的转型。”但这个直白背后,却是有着深重的危机感。
表面上看来,万科的业绩是在飞速增长的,2007年换标时,销售额过500亿,而再次换标,销售额却已经超过了2千亿。如此漂亮的曲线图,却换来了3月万科董事长王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句话:“万科的危机,在于习惯了做加法。对于转型,规模超过2000亿元,盘子太大了。”
这句话的后半段很好理解,船大难掉头,前半段却让人费解,做加法?危机?这些从何说起?
在4月万科集团的年报推介会上,郁亮揭开了谜底,万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花费了大量人力和财力,对全球27个经济体40年房价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观察和分析,试图从中归纳出导致房价上升或下跌的原因,更重要的则是从中发现房地产泡沫破裂的规律。整个调查得出了一个推定:未来十年,我国住宅行业总体安全。
对于郁亮的推定,一些媒体则换了一个表述方式“中国房地产暂时安全,时间还剩下十年”。由此不难看出万科的忧虑,十年之后该如此?
来自大环境的忧虑,也同时伴随着万科内部生长的压力。据悉,2014年万科实现销售金额2151.3亿元,同比增长25.9%,在全国商品房市场的占有率由2.09%提升至2.82%。2014年万科实现营业收入1463.9亿元,净利润15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1%和4.2%。作为一家营收超2000亿的公司,当行业天花板隐约可见之时,如何寻找新的增长点,是摆在这家30岁公司面前的一道难题。
尽管在2014年,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销售金额同比分别下降9.1%和7.8%。万科的表现其实是逆市飞扬的。但作为领住宅地产风气之先的出头鸟,也是最容易在大风中折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