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SOHO中国(相关干货)零销售录入的第一年,也是业绩经营的最低点。“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表示,但年底租金收入就将大幅提高,盈利已到拐点,SOHO 3Q的收入贡献将在2015年之后显现,现在可以说,“SOHO中国转型已经成功了”。
值得一提的是,从拿地开发销售的发展模式转型为以运营持有物业模式发展完全不同,除了重资产运营带来的负债和现金流压力之外,也对SOHO中国的管理能力是极大的挑战。为了转型,SOHO中国一夜之间裁掉了300多人的销售团队,此后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搭建,逐渐建立了收租靠银行自动转账,而不依靠大量人力的管理模式。
同时,潘石屹透露,SOHO中国刚刚启动借助互联网平台无底价竞拍SOHO 3Q。今年10月份,SOHO 3Q将推出“众包模式”,即全面实现互联网化销售,任何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成为SOHO 3Q的销售员,只要订单完成,就可以获得相应的佣金。 “如今的SOHO中国,正在全面向一个互联网公司转变。”潘石屹称。
盈利到拐点
“转型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SOHO中国以前是以销售物业见长,但宣布转型后,我们一夜之间把这300多名销售人员裁至仅剩2人,但这2人转做出租业务一年之后,最终仍未合格。”潘石屹回忆SOHO中国转型巨变时表示,因为销售与租赁的“径”相差很大,过去,SOHO中国服务的客户平均每人给公司贡献的销售额是5000万元,现在,因转型出租,每个客户仅有几十万元,甚至更低的成交额。
事实上,2012年8月份,SOHO中国刚刚公布2012年中期业绩之后,潘石屹便宣布要转型持有所有项目,不再销售。彼时,对于潘石屹依靠销售起家却要做“包租公”的转型之举,质疑声四起。
三年之后,据SOHO中国2015年度中期业绩公告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额为3.93亿元,同比下降约92%,实现公司权益股东应占纯利约1.35亿元,同比下降约95%。不过,这是业务转型后业绩中首次不包含物业销售的贡献。
面对净利大幅下滑的质疑,“主要是前两年利润太高,高到什么程度呢?当时有学者研究SOHO中国的利润率发现,要比苹果高”,潘石屹向记者直言,“我觉得SOHO中国三年前决定转型还是对的,如果把物业几百亿元销售出去,最后的结果是,我们赚的钱一半给政府交税了,再拿剩下的钱去买望京、外滩这样的地块,根本买不了”。
目前来看,潘石屹将业务重心放在了二次转型上,正如他自己所说,战略转型与产品转型是结合在一起的。而潘石屹思考的结果是转型成互联网企业,靠一站式O2O共享办公空间SOHO 3Q扩张提升业绩。
而据SOHO中国总裁阎岩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这也是业内分析师关心的问题,“可能今天你的利润与自己以前相比是最底部的,但更值得关心的是未来的增长速度,比如SOHO 3Q未来的增长规模将如何等问题”。
按照潘石屹的计划,“到2015年年底,将有11000个SOHO 3Q座位,到2017年,SOHO中国将在全国省会级城市共布局10万个座位,其中的非SOHO中国的物业不排除与开发商合作、返租SOHO中国业主的房子等方式。”潘石屹向记者表示,到今年年底,SOHO 3Q的量将占到整个办公楼拥有量的5%左右。而到2017年,SOHO 3Q贡献的租金收入将大大超过传统办公楼租赁收入。
更重要的是,潘石屹向记者透露,SOHO 3Q未来将单独上市,“因为3Q是轻资产运营的,规模做大之后,要把这部分业务分拆出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