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广州市越秀区的海印电器总汇二场的上百个铺位档主关门停业,要求业主方广州市海印电器总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印电器总汇公司)降租40%,引发广泛关注。据了解,海印电器总汇公司是海印股份旗下全资子公司。
9月25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海印电器总汇二场已结束停业,恢复正常运营。场内一家商铺工作人员刘先生告诉记者,近几年传统商铺受到电商的冲击和影响,生意一年不如一年,商户们集体要求商场降租,为商户分担部分经营压力。
记者留意到,今年以来,商场商家集体要求降租的事件在全国各地出现。这背后既是实体经济困境的反映,也是传统商业地产模式走到“瓶颈”期的体现。
优韬商业管理顾问机构副总经理朱奇表示,目前国内卖场严重过剩,在实体经济及电商的冲击下,零售类商业地产应该走产业地产路线,结合旅游、文化等元素营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商家停业要求降租
9月24日,广州海印电器总汇二场的上百名商家在商城门前集体停业,要求海印电器总汇公司降租40%。
由于今年11月份是二场商家的续约期,百余名商户趁续约期到来之前向公司提出降租要求。
9月25日,记者在海印电器总汇二场看到,除了为数不多几家商铺仍关店外,其他商铺已经正常经营。“商场表面上是铺租打9折,但增加了空调费、管理费等其他费用,加起来和原来的租金水平差不多,等于没降。续约时每个铺位还要交1.5万元的装修翻新费。”二场一家监控摄像头商店的工作人员刘先生向记者抱怨。
刘先生表示,今年商场人流量少了很多,大部分时间都是逛街的人多但买东西的人少,“从三四年前开始,我们的利润就一年比一年低。每年利润至少缩减20%。上个月我们店就亏损。”
另一家无人机商铺的工作人员陈先生向记者大倒苦水,今年他们店每个月的利润大概比往年减少40%。
商户们纷纷表示,“海印应该站出来降租和档主共渡难关,而不是坐以待毙。”
据多位商户告诉记者,目前海印电器总汇公司管理层已经表示10月份将商讨出新的收费方案,不过此事尚未得到公司证实。临近双节,商家停业抗议一天后选择开门迎客,等待管理层的最后回应。
对于上述商户停业事件,海印电器总汇商城管理办公室相关人士以负责人不方便为由拒绝记者采访。记者就此事致电海印股份董秘办,相关工作人员亦以不知情为由两度拒绝了记者进一步采访。
实体商业面临洗牌
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类似商家要求商城降租的现象今年在各地频现。家具之都佛山市今年1月份就曝出商户集体要求降租的消息。另据厦门当地媒体报道,6月份厦门百脑汇众多商家集体要求商场降租。
各地卖场的冷淡也迫使部分商城降价留住商户。据《广州日报》报道,广州上下九步行街去年开始商铺租金就开始降低,大多调降5%~10%。
海印股份也曾在2014年半年报中表示,商业地产出现供需失衡的局面,空置率持续走高,导致整体租金水平也出现下滑。
朱奇告诉记者,由于过度开发,国内卖场、购物中心等已经出现过剩,商城面积与人口数量不匹配。这样的问题不止出现在海印电器总汇身上,“国内以零售业为业态的卖场、购物中心、商业街都遇到同样的问题。”
在朱奇看来,国内商业地产应该往产业地产方向发展,以旅游或文化等元素打造产业地产,以商业地产为辅助。以零售为业态的商业地产要以互联网的思维运营,不能只是被动开门迎客。“实体商业消灭不了,但一定会被洗牌。”朱奇表示。
商业租赁增长乏力海印股份转型待考
作为广州较早开始运营的电器专业市场,海印电器总汇于1991年开业,而海印股份亦发家于此。借助独特的“海印商业地产模式”,海印股份实现快速夸张。
不过,在传统商业租赁业务承压的背景下,海印股份的业绩也不断承压。记者梳理海印股份历年年报发现,在电商及市场影响下,2013年开始,海印股份物业出租收入进入微增长阶段。海印股份今年半年报显示,物业出租及管理依然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旗下20家专业市场租赁经营类子公司中,10家出现营收同比下滑,个别子公司净利润下滑幅度将近50%。
据悉,海印股份运营的大部分商业项目,其并不拥有项目产权,但正是这种低成本高利润的模式,让公司实现快速扩张,一度被冠以“广州最成功的二房东”的称号。
记者翻阅海印股份历年年报发现,自2013年开始,海印股份的物业租赁业务进入微增长阶段。
海印股份201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8.4亿元营收,同比减少15.29%,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为0.91亿元,同比减少18.83%。其中物业租赁与管理业务的营收为4.06亿元,营收同比只微增长1.04%。
本次降租纠纷涉及的海印电器总汇公司上半年营收为2805.5万元,同比下降9.4%。
在电商冲击下,传统的商业地产模式增长乏力。海印股份声称,2014年是公司战略转型升级积极践行之年,公司将通过投资并购跨界进入文娱产业和金融领域,打造文娱运营平台和金融运营平台。
海印股份正在尝试多维度转型,构建“商业+文娱+金融”的生态圈。不过目前还难言转型成功。记者9月25日就海印股份业务发展问题致电海印股份,其董秘办工作人员以不知情为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