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界热议李嘉诚从大陆撤资,一篇名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引发争议。沉默许久后,李嘉诚终于做出了回应。
李嘉诚回应称,言论自由是一把两刃刀,因此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也可引发热烈讨论,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文章的文理扭曲,语调令人不寒而栗,深感遗憾(9月29日 新浪财经)。
李嘉诚先生及其公司用自问自答形式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回应。从回应内容看,是经过深思熟虑、非常谨慎、顾全大局的。特别是缜密思考到了不因“毫无根据的口舌之争成为焦点,喧宾夺主,冲淡访美的重要讯息,引起商界和投资者不必要的顾虑。”从中国元首访美大事考虑,而暂且放置回应,考虑非常周全,站的很高、看的很远。并且,在回应中将这一原因陈述出来,非常高明。
回应内容的第三项再次显示了李嘉诚先生密切观察政经动态的深邃观察力。集中反映在其与政府的关系是否有变的回应上。李先生对坚定不移继续改革开放,致力优化营商环境有信心,并不相信文革式思维复苏。“不相信文革式思维复苏”意味深长。这也许就是李嘉诚先生的痛点,也是让李嘉诚先生不寒而栗的关键。同时,李嘉诚先生向国家表明了态度,表达了自己的“深感佩服”。回应第三项旨在消除李嘉诚先生与中央关系上被外界的误读误解。非常有必要。这是李嘉诚先生的政治老道之处。在转型中的中国搞经济做生意,纯碎谈经济论经济、谈生意论生意是绝对不行的。
当然,回应的重点还在于第二条上,即:是否撤资问题。李嘉诚先生卖出大量房产是不争的事实,但就此是否就能得出撤资的结论,李嘉诚先生断然否定了撤资“指控”。他说,在重组过程中,并没有减少持股比例,也没有从中套现,所谓“撤资”指控,完全不成立。
以笔者看,指控李嘉诚先生从大陆和香港撤资并不是空悬来风。两点可以坐实:一是李嘉诚先生将公司全部迁册开曼群岛,二是大量卖出房产。仅这两点就完全可以得出从中国大陆和香港撤资的结论。至于股份还由香港股东持有,分红还由这些股东享有,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因为无论公司走到哪里,资本的权力都不能被剥夺。
这里面争议的关键在于,该不该撤资?能不能撤资的问题。资本是无国界的,资本家是经济属性的。在一个开放经济国度,资本、资本家只要是以投资为目的,来去自由是基本的权力。“别让李嘉诚跑了:地产财富与权利走得近,不宜想走就走”,这是一种匪夷所思的念头。用“掉到钱眼里”来形容资本最为贴切。只要有钱赚,资本才不管你什么样的政治环境和营商氛围,就是要钻你这个政治体制上的空子和漏洞。把体制权力自身出现的问题打在企业屁股上,恐怕不能服人。
这就是说,即使李嘉诚真撤资了,也是其“来去自由”的权力,没有什么不妥。李嘉诚先生也不必忌讳和辩驳;社会各界也不应该有任何指责和诟病。中国正在致力于建设开放型经济。让企业高兴而来,愉快而走,是开放型经济中最基本的营商环境要求。
当然,李嘉诚先生在回应中措辞和表述十分高明和巧妙。“国家强调‘腾笼换鸟’,以创新科技驱动经济增长,长和系在港口丶基建丶零售丶科技及金融等方面的发展正大举前进。”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扯上了;“最近提倡‘一带一路’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所以集团投资海外业务,与国家政策并无抵触”,又与“一带一路”联系上了。看来,李嘉诚及其公司对政经动向分析的入木三分啊。
真正让李嘉诚先生不寒而栗的是《别让李嘉诚跑了》最后一段话说:“在全国范围内,随着中国增速的下降,从前的以增量改革为主的改革模式,将逐步过渡到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并重的模式。存量怎么改?说白了,经济上,加大开放,政治和社会领域,即打压富豪,收买底层,扩大政权根基。”
笔者曾经在《别小觑“别让李嘉诚跑了”的破坏力》一文中说:“这种‘妄猜圣意’的解读,让富豪、大资本们不寒而栗,甚至可能恶化营商环境。”看来不幸言中了。
李嘉诚先生在亚洲乃至世界商界都颇具影响力,其所想所思代表了全球大多数企业家的心态。一定要从李嘉诚及其公司这份回应材料中读出一些讯息,努力改进和思考营商环境和政策,以继续吸引全球投资、留住企业资本,把中国打造成为全球对资本企业最具吸引力的地方。特别要牢记:绝不能让“文革式思维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