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中心做体验式商业,有时可以锦上添花,但是它不一定会雪中送炭。我们在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忽略最终的本质需求,商业的本质是什么,是个买卖关系,是供需双方的关系。”绿地广东房地产事业部商业总经理赵栋在采访中表示。
近几年,体验式的商业成为风潮,全国各地的商业体大肆提出打造体验式商业口号,但真正落地时,却偏离了体验的内涵,陷入盲目跟风、体验同质化、效益与人气难平衡等难题。在商业地产转型升级之时,我们亟待回归体验式商业的本质,对其概念与模式进行延伸和深究。特此,商产网特别开设大咖论体验系列报道,邀请业内知名开发商与品牌商共话体验式商业。本期特别邀约专访了绿地广东房地产事业部商业总经理赵栋,采访内容如下:
商产网:如今购物中心遍地开花,体验商业已是被当成固定标签,您怎么看待当前国内购物中心的体验商业?
赵栋:我觉得国内很多的商业是为了做体验而做体验,好像体验能够救商业的感觉,就像以前我们最早的商业,大家说只要把奢侈品牌招进来,商场招商就没有问题,好像只要有了奢侈品牌商业就热了,或者有了奥特莱斯,大家一窝蜂都做奥特莱斯,有了儿童大家一窝蜂做儿童,有了体验大家一窝蜂做体验,这是一个误区。
我这里提炼出一个词叫“需求”,很多人没有关注需求。比如说在法国,它不一定有很多体验式商业,因为它是根据需求来的。消费者在法国就是购买奢侈品或者去哪里,是为了目的去的,因为便宜。你去香港购物,香港购物的商业体验并不一定做得很棒,但是你就为了购物,最基本需求得先满足。
有些时候我们做体验式商业的时候是会锦上添花,但是它不一定会雪中送炭。我们在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忽略最终的本质需求,商业的本质是什么,是个买卖关系,是供需双方的关系。
最早的时候连吃都吃不饱,或者购物频繁的时候,最早中国买自行车,买彩电都需要凭票购买,求大于供的时候,消费者根本不用体验式的东西。所以这是和供需关系有直接联系,很多人就忽略了需求。现在我们做商业都是这样的观点,不做体验式就一定活不了,不一定。
体验商业是好的,但是它可能是锦上添花,但是是不是一定属于最基本需求,比如说在沙漠无人区做体验性做得再好,但是会有人去吗?没有人的基本需求,本质东西没有了是不行的。其实商业的本质是首先有需求,需求就是有人流,人流不是外地旅游的,是周边地区的人。
如果是社区商业,项目周边需要有一定的居民人口,如果是中心商业,就需要有足够多的吸引目标,这里其中包括体验元素,顾客才会大老远赶过去。但是我们做商业不是像旅游观光一样,一年去一次,或者两年去一次体验一下,我们要做的是一种长久的,有相对固定的人流,周边的人也会慕名而来。中国需要有一些中心商业,比如说上海恒隆、APM等,但是也需要有很多小的社区商业,可能只辐射3-5公里范围内。
所以,在说体验式商业过程中,我要定性的说,是考虑大众,不是小众群体。如果我们只是针对太古汇这种城市级别的中心商业去说,可能它的重要性会更强、目标性更强,辐射的范围不是5公里、10公里,可能是20公里、50公里的人,它的辐射范围跟商业定位有关系。
体验式商业是和购物中心的定位有关的。以前我们做商业地产都是一窝蜂的做地标,做中心商业。什么是中心?中心只有一个,大家都围绕它转,如果大家都是中心就不叫中心,变成恶性竞争,要么是品牌同质化,会产生这些问题。
中国一直在做商业,也一直在整合商业,一直在总结反省。体验不单单是为了做某种业态体验而体验,是消费者在商场整个购物的环境内,比如说下雨提供一个撑伞服务,或者轿车服务,这都是体验,让商场有服务式的感觉。如果把体验这两个字去掉之后,更多的是服务意识在这里面,这个需要更重要的考虑。
商产网:一开始我们国内对体验式商业的关注大都停留在进驻的品牌、业态的占比方面,现在体验式的关注点应该往服务方向转变?
赵栋:这是相辅相成的,当购物中心有足够的人流,把人吸引过来之后,要能够保证性价比合适的时候,我们要把握一个度。比如说,商场平时每天只来1000个人,我有100个商家,这些商家吃不饱,消费量不够。但是他能够针对这1000个人提供最好的服务,2个人或者一对一服务能够做到,所以来体验的头一千个人觉得这里商场很舒服,会很安静,高端的品牌都存在了,它不是大排挡。但是相反,因为这样好评而来了更多的人,来了1万个人,10万个人的时候,因为我提供不了这种服务,这样就导致商场品质会下降。这一块是我们需要做的专业度,体验这种服务、感觉,这是一个概念。
商产网:在您看来,什么才是真正的购物中心体验?购物中心该有多少体验式商业?
赵栋:现在很多中国式教育导致我们很多中国式的商业人士做商业,喜欢背公式,体验占比是38%好、40%好,还是52%好?甚至精确到小数点以后。这个东西我觉得没有规范,商场好与不好几个因素,首先是人流够不够、客户满意度够不够?还有项目的投入回报,租金怎么样。
体验只是个课题,国内很多人做这个事,尤其是小朋友做作业,大家会喜欢背公式,比例多少之类的。从我来讲,换个角度去看问题,商业的核心问题是供与需,有了需求就有了市场。
什么才是真正的购物中心体验呢?我说一个例子,新加坡机场是我印象非常深的一个机场,这种体验式感觉非常好,它是一个目的性的中转站,但是可以解决旅途中所有的问题,比如说天热了我想洗澡,它有钟点旅馆,比如说我闲着没事,它有咖啡店,如果我饿了它有快餐厅,有各种本地小吃,如果需要带礼品,它有礼品店。如果你不想花钱,你可以去逛它的商场,它那里有按摩椅、喷泉,它整个环境塑造得非常好,不会觉得旅途的压力。这个时候在里面不自觉的就把钱花掉了,这种体验是针对需求的。你说它是购物中心吗,不一定,它是塑造了一个场所,这个场所使你在这段时间里面感觉很舒服,然后不知不觉就消费了,这是我们追求的东西。
商产网:如何看待“体验式”商业同质化问题?对此,开发商应该如何去解决?
赵栋:2000年初大家还没有提体验式的概念。在上海南京西路有三大商场,梅龙镇广场、中信泰富广场、恒隆广场,它们叫做“叫金三角”。三个商业怎么错位的?恒隆广场很大,主打纯奢侈品,里面全部是LV等大牌。中信泰富夹在中间只有3万平方米,一楼也是名牌,例如阿玛尼等,但是它的整个商业定位是走了文化路线,有品味,很小众,里面都是个性化品牌。梅龙镇广场一楼全部是好的牌子,DAZZLE,后来做的蔻驰,尤其是蔻驰是美国中产阶级品牌,它走了相对属于轻奢、大众化的定位,所以商品的价格比较适中,走量,梅龙镇广场十几万平方米,还有一个伊势丹百货,走的是热闹路线。三个商场都比较错位,而且都生存得比较好。
再回答体验式同质化的问题,你做儿童我也做儿童,其实儿童也不一样,他们分不同年龄层,业态也分为儿童体育、儿童美术、儿童培训、儿童游乐等,可以把差异化做得更细一点,这一点国外品牌做得比较好。我们在做体验式的时候产生所谓的同质化,其实我们可以做得更加细分,你的专业是什么东西,把你的专业做得更细一些。
这个东西谁做得好呢?迪士尼做得很好,迪士尼一个品牌做出来一个乐园,乐园导出了游乐场所,收门票,还有餐饮、零售,像玩偶纪念品,他的游乐场,还有影院,文化系列产品。把这些东西做出来以后,你会发现他的产品很细。迪士尼哪家餐厅特别好吃,没有,但是你去了以后会有好吃的,也会购买零售纪念品。其实它是做得一个很好的品牌概念,人流和目的性消费去做。我们在做体验式的时候,要更加锁定我的消费群体他的特性是什么。
商产网:目前,您认为国内在体验商业方面做得比较好的项目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有什么?
赵栋:说心里话,我不想说体验商业这方面的东西,但是说商业化氛围做得比较好的,我很推崇芳草地。它整个氛围做得很足,那些艺术装置并没有说为了艺术而做艺术,而是挑了一些能够融入生活的艺术,哪怕普通人看了也觉得很有趣。
芳草地给人的感觉是,让你有一种感觉,他是平民化的,你能够了解到,又很舒服。它是艺术,但是说不上很高雅,我看不懂,我就看得懂很舒服的感觉,他就把商场的艺术融入生活。
芳草地唯一的遗憾是,他在这方面没有计成本,商业地产不计成本,这个不是可以学样的,但是这个是不是好东西。如果我选择,我会到那里转一转,坐一坐,我在北京的时候经常去芳草地坐一坐,这种感觉还是不错的。
但是芳草地有一点好处,他做这个项目以后,它就会有自己的品牌。有些时候商业地产不是从这里取得的,可能是今天做了一个品牌,以后我的收益是从别的地方获得。这是属于你看不见的东西,这是品牌的力量,也有这种可能性。所以芳草地有这么多国人谈论它的时候,我觉得他从某些方面已经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