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是卖咖啡的,在大陆是做烘焙的。
两年前计划开放加盟,两年后加盟操盘手去职。
85度C总经理谢健南辞职的消息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关注的背后,是面对不确定的市场冲击,“加盟”和“直营”的配比,“品牌力”和“规模力”的博弈。
高调出场,黯然离场,是不少职业经理人职业生涯的真实再现。而眼下又多了一位,85度C(台湾品牌)总经理谢健南。
2013年初,85度C创始人吴政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85度C在大陆,做得好的,是开店快,营收增长快;做得不好的是管理,我要请‘高手’来帮忙。”
谢健南正是吴政学口中的高手。只是谢健南的理想变成现实的过程,并不顺利。
公开信息显示,在谢健南的规划里,如果够快,在2013年年底,85度C在大陆的直营店就要开放委托经营(由优秀员工承揽营运业务,但硬件设备仍由母公司出资负责,是开放加盟的过渡模式)。而其上任之初,85度C在大陆已经拥有324家直营店。
事实上,这一计划最终落实之时,已是2014年年末。
85度C官网的资讯信息显示,85度C发展加盟处授出的第一块委托经营的铜牌,是2014年11月的杭州。这一行为被行业誉为85度C正式启动其在大陆的委托经营计划,也成为其在大陆市场拓展7年来,经营上的一次重大转型。而此时,85度C在大陆的门店数量已近500家。
市场还没等到85度C在大陆加盟政策的出台,谢健南却已成为过往。不过,对谢健南辞职的原因,85度C方面却闭口不言。
谢健南的辞职是否意味着85度C加盟计划的终止?85度C方面的回应是:“现在,85度C在大陆要苦练内功,内部人员的磨合、人才的培养等,一直在按部就班地做;还要把营收不太好的门店关掉,再开一些好的门店。目标是,要在全国范围内有一个快速的改变。等明年,内功练到一定程度,应该会有一个爆发。”
谢健南的辞职,业界褒贬不一。
可眼下,不少挑剔的消费者正在疏远85度C。
“早晨,特地去离公司最近的85度C买了咖啡面包,人不多,体验也不好。”索骥咨询资深顾问Wade说。身处上海的Wade,在烘焙行业浸淫多年,而85度C于2007年进入大陆的第一站,便是上海。
85度C在Wade眼里,是烘焙连锁公司,而非咖啡连锁企业。虽然85度C的命名,源于“咖啡在摄氏85°C时喝起来,口感最好”,“但就其产品,咖啡、面包、蛋糕三分天下的布局而言,也属于烘焙公司。”Wade说。
这让这家公司在一进入大陆就与台湾的店有了差别。中国餐饮产业研究院院长吴坚认为,在大陆,从业态上看,85度C是一家传统的烘焙业态。“在台湾,85度C以咖啡为主,烘焙类产品为辅,但在大陆,正好相反。定位的模糊,让85度C在大陆失去了准确的消费人群。仔细观察,85度C的消费者,什么年龄段的都有。”吴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