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万达集团一直以来的战略决策都有前瞻性的

   2015-11-13 9220

  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61岁的王健林至今还保持着军人似的挺拔身姿,头发平整。深色西装搭配紫灰色领带,是他一贯的穿着。

  坦诚,有问必答,是王健林留给很多人的印象。他回答问题时挥舞双手,擅长从一堆信息里拎出最重要的一环交予你,精准直达。

  王健林说原本的初心只是赚钱为自己,让家人生活得更好,如今更希望能留下些什么,比如一个世界量级的公司,以及一位真正让人尊敬的企业家、慈善家。

  企业家,中国首富、王思聪的父亲……舆论贴给王健林的标签众多,若真要摘出一个来,他真正认可的是“慈善家”。

  最早的时候,他觉得做慈善就是扶贫助残,后来认识到,慈善是一个完整的事业,更重要的问题是要唤起社会民众的知觉。这是他所理解的企业家精神——承担社会责任,推动时代前行。

  比起财富,他更希望自己成为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

  “当年,赚钱为家人,就是初心”

  记者:你刚过60岁,人生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回顾过往,你觉得年轻时的初心是什么?

  王健林:最早的初心,在军队时是想做将军,不然不会在那里奋斗17年。我父亲是军人,母亲送我去当兵也是这个愿望——要超越你父亲,我一直朝这个努力。

  记者:这个初心后来变化了?因为你离开了军队,踏入“下海”热潮。

  王健林:当时百万大裁军,小平同志讲,军队要忍耐。从历史长河来看,忍耐10年不算啥,但对个人来讲,时间就长了。于是我转业去政府部门,一两年后,看到很多同事下海。那时政策宽容,允许我们停薪留职5年,我就想,这么好的政策都不去试吗?给自己5年试验期,不行再回来。那时的初心,实事求是讲,就是获得更多财富,让家人生活得更好。赚钱为家人,就是初心。

  新京报:你最终没在政府部门继续任职,没有官衔,现在却拥有在国内外迅速增长的影响力,这你料想到了吗?

  王健林:完全没料到。初期做生意,哪敢设想这么大?注册资金都是借别人的。最初做生意时的理想,就是奋斗到拥有一栋楼,起码可以出租,吃喝不愁。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很朴素的愿望,后来才一直做房地产。

  记者:但这个思路又改变了,你后来提“去房地产化”,开始涉足其他产业,为什么?

  王健林:说来说去,做房地产是什么工种,属于什么行业?假如有一天房子全卖完了,能剩什么?就剩几千号人。它不是技术创新行业,而是集成行业,即便有技术和高科技,全是别的行业研发,把这些拉来一凑,房子建起来,卖掉就完了。所以我当时就觉得这个行业不是“万年青”,不是可持续的。

  记者:很多人评价,你和万达有前瞻性,意识到房地产的不可持续性比别人要早很多年,甚至早10年,你怎么看?

  王健林:10年不敢说。但你会发现,万达一直以来的战略决策都有前瞻性的。很简单,我进入文化产业的时候,100个人里头有99个反对我。我公司里所有同事,身边最好的朋友,全部反对。他们觉得你疯了,神经病,为什么要去投电影院?

  记者:身边这么多人反对,会影响你的决策吗?

  王健林:不会,我这个人意志比较坚定。

  记者:据说你做影院,更多是不得不做?

  王健林:确实算是被“逼上梁山”。一不小心,还抓住了机遇,做得挺好。万达进入这个行业早,2006年,一两年内就赚钱了,后来电影市场也开始发展了。做这个更大的作用,其实是启发了万达进入文化产业的思维,思维被激活了。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922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