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行业属于传统零售行业,租金等成本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司的业绩。近年来,零售业成本的刚性上升,使得不少企业举步维艰,“关店潮”新闻屡见不鲜。但博士眼镜却逆势而为,欲在上市后的3年时间内,将门店数量翻一番。
3年门店数要翻番
记者注意到,博士眼镜此次申报上市,拟向公众发行不超过2145万股,募得的资金将用于两个项目:一是营销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将耗资2.23亿元;二是信息化建设项目,耗资2472万元。
第一个项目涉及直营店的开设和区域服务中心的建设。公司称3年内将在全国15个省新建278家直营店。同时,拟在成都、北京和杭州新建三个区域服务中心,并完善现有的位于深圳和南昌的服务中心。
3年新设278家店,这样的速度可谓神速。要知道,公司于1997年成立,2011年改制,经过多年的经营,在招股书发布时,公司门店数量也只有257家,其中213家门店为“博士眼镜”品牌,而President optical等三个品牌一共只有44家门店。也就是说,按照计划,3年后博士眼镜的门店数量将实现翻番。
公司是这样安排开店计划的:第一年开设83家,第二年开设90家,第三年开设105家,而广东和江西显然是公司未来3年重点发展的区域,分别将开设66家及32家门店。
为什么要如此快速开店?公司称,国内眼镜连锁零售企业的跨区域扩张正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企业仅在部分区域内占有相对较高的市场份额,在区域外市场不具备明显的优势。而即使是少数已覆盖全国市场的龙头企业,其所占全国市场份额的绝对值仍然较低。因此,建设和完善全国范围的营销网络成为眼镜零售企业的当务之急,是行业内公司争夺品牌制高点的必然选择。
竞争激烈成本上升
的确,目前眼镜行业还处于混战阶段,竞争极为激烈。
博士眼镜在招股书中表示,目前国内眼镜零售市场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竞争较为充分,并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市场分割,公司在不同区域除面对当地具有优势地位的竞争对手外,还需要面对大量以个体工商户名义经营的众多竞争对手。而且,随着公司不同区域竞争对手的跨区域扩张,公司将面临越来越广泛而激烈的竞争。
而互联网零售也给行业带来了压力。虽然目前眼镜产品由于需要验光配镜、售后服务、个性化体验等,需要实体店的支撑,但未来如果出现了模式创新和技术进步,使得行业内出现了能够替代实体店功能的互联网销售模式,将会改变传统的眼镜零售渠道竞争格局。目前正火的“虚拟现实”,不知会否颠覆眼镜行业。
此外,与其他零售企业一样,近年来成本的刚性上涨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公司表示,眼镜零售行业属于服务性行业,需要大量的销售人员,而职工薪酬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物业租金更是在不断蚕食公司利润,眼镜零售企业多以租赁物业来扩张经营网点,近年来商业物业的租金呈现上涨趋势,特别是一线城市,上涨态势迅猛。
跟着记者来看看博士眼镜的租金支出。2012~2014年,公司销售费用中的租赁费支出(主要为门店租赁费支出)分别为7021万元、8192万元及9268万元,占同期门店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6.03%、25.48%和26.87%。公司称,2012~2014年,公司门店加权平均月租金分别为402.22元/平方米、453.69元/平方米和483.11元/平方米,逐年提高态势明显。
实控人境外身份A股少见
在翻阅招股书的过程中,记者注意到,博士眼镜实控人为澳大利亚籍。
招股书显示,公司实控人为ALEXANDER LIU和LOUISA FAN,二人为夫妻关系,共计持有公司4318.25万股股份,占公司发行前总股本的67.11%。两人均为澳大利亚国籍,住所为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天鹅堡。
从名字和住所看,这夫妻俩是华人,而博士眼镜的历史沿革也证明了这一点。博士眼镜于1997年在深圳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刘晓。近年来,刘晓接受过媒体的多次采访,也多次谈到他与妻子范勤早年的创业故事。
显然,这两个英文名背后正是刘晓和范勤。当年,刘晓放弃了公务员的身份,下海创业,而范勤当时是一名眼镜店的验光师。两人婚后开始了他们的眼镜事业,而在博士眼镜门店达到100多家后,两人还到澳洲去学习。
目前,拥有海外永久居留权的实控人比比皆是,但已经有投资者对此心存疑虑。主动注销居留权的实控人也有,比如今年7月,新三板的中标节能的实控人高剑云注销了在2013年取得的加拿大永久居留权。
A股上市公司中,实控人为境外人士的公司并不算多。汉钟精机、海鸥卫浴等公司的实控人多为港澳台人士,像博士眼镜这样,实控人加入澳大利亚籍的似乎就更少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