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经济发展为香港带来机遇 历数李嘉诚迁册风波

   2015-12-04 9030

  上世纪80年代香港迁册风震荡,舆论盛传,香港最大财团汇丰银行变相迁册伦敦,汇丰完成迁册不久,李嘉诚突然宣布辞去汇丰董事局非执行副主席职位。据传,李嘉诚对汇丰迁册持反对意见,他的意见未被董事局采纳,最后导致这一结果。同年1月16日至19日,李嘉诚应邀前往北京,受到中国国家领导人的逐一接见,并和国家领导人畅谈稳定港人信心与香港安定繁荣的途径。他说:我是看好香港前景的,香港百分之九十的同胞是爱国的。“香港的安定繁荣与中国的安定繁荣息息相关。香港前景是乐观的,有条件成为‘四龙之首’。因为它背靠着中国大陆。香港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获得了内地劳力等方面的支持。”“香港的发展应归因于邻近中国大陆。”

  “中国政府不可能会动香港的私人财产”

  在1982年,世界性经济衰退,香港出口量减少,9月22目,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赴京,就香港前途问题与中国领导人会谈。股市是香港政治经济的晴雨表,消息传来,股市突发动荡,持续滑落,到年底,恒指跌幅达676多点。

  此时香港信心危机爆发,移民潮汹涌而起。当时,代办移民护照的机构与律师充斥港岛中区,赴美的黑市护照竟炒到5O万美元一张。对香港工商界震撼更大的,还属迁册风,迁册的始作俑者是西门·凯瑟克。1984年3月28日,怡和董事局突然宣布:本集团基于香港前途问题迁册百慕大,股票将同时在伦敦、新加坡、澳洲挂牌上市。是日,香港工商界发生动荡,恒指急挫62点。迁册风由此刮起,加之移民潮推波助澜,愈演愈烈。

  和记黄埔(相关干货)行政总裁李察信直奔长实与和黄主席李嘉诚的办公室,对李嘉诚说:“英中谈判北京方面的态度越来越强硬,共产党要全面接管香港,难道我们要做约翰·凯瑟克第二?”约翰是西门的叔父,上世纪40年代任上海怡和洋行大班,怡和在远东的资产有过半在中国内地。40年代末,内地政权更迭,怡和不但人未撤,资产也未撤。约翰不遗余力为怡和在华的“合法权益”而奔波于京沪之间,至到1952年才两手空空,灰溜溜离开内地。此事,曾是英国和香港商界的天大笑话,也使得凯瑟克家族对中国的一切不免神经过敏。

  李嘉诚很清楚李察信的言下之意,他说:“不可能那样,我们长实集团不打算迁册。若论个人在公司的利益,我比你拥有的多,我是经过慎重考虑才说这种话的,现在中国政府欢迎海外企业家来华投资,也就根本不可能对香港私人资产采取行动。”

  说服集团内“主迁派”

  1984年12月19日,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北京签订了《中英联合声明》,香港投资环境变得明朗,迁册风有所遏制。其后,中英谈判出现多次波折,谈判将是个漫长的过程,迁册风卷土重来。在这种大气候下,李嘉诚自己不存迁册念头,还说服了集团内的"主迁派”。

  据1990年12月18日香港《明报》,《东方日报》报道,到该年11月底为止。“香港已有77间上市公司迁册海外”,“占本港上市公司总数的1/3”,“现时在香港四大财团中,只有李嘉诚的长实集团和施怀雅的太古洋行集团尚在香港注册”。长实在加拿大等国有大量投资,他会不会借此作为迁册的前哨站?在这种形势下,李嘉诚不得不站出来说话,11月20日的香港报纸上发表了他的长篇言论,核心内容是:他相信香港1997年后仍会继续繁荣,香港是个充满活力的城市,也是一个赚钱的好地方。

  内地经济发展为香港带来很多机遇

  而在回归10周年之际,李嘉诚用“万变的社会、不变的承诺”这一富有哲理的语言概括他对香港回归祖国10年的深切体会。截至07年,李嘉诚领导的长江实业集团及李嘉诚基金会共捐资110亿港元,其中61%的资金投放在内地的项目,27%的资金投放在香港的项目。李嘉诚说,内地经济的腾飞与发展,为香港带来很多机遇,而香港未来的前途就在香港人自己手里。只要“有脑筋、不偏不倚”,就能解决香港未来面对的问题。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903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