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九龙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九龙山”)正在经历一场看不见硝烟的争斗吗?
11月16日,九龙山公告称,因董事李勤夫、李梦强的弃权和一名独董的缺席,筹划5个月之久的资产重组议案未获通过。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海航和二股东李勤夫就上市公司控制权的争夺一直风风雨雨。李勤夫主政九龙山时期,一直梦想做旅游地产并囊括不少土地;但在海航入主后,却想摆脱地产模式做大旅游主业,按照平湖市国土局方面的信号,九龙山旅游度假区约2000亩庞大土地储备中,仍有土地可能被回收。有业内人士认为,重组议案流产和土地密集回收,不排除是双方互相争斗各自出招。
蹊跷的回收土地
九龙山最近的两次土地回收公告分别发布于9月16日和11月30日晚间,共计5宗土地,原因都一样:根据九龙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及项目建设需要,九龙山管委会决定在给予适当补偿的基础上回收地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在3个月内,九龙山通过土地回收拿到了2.04亿补偿款,产生收益约1.27亿。过去的两年,九龙山也公告旗下位于九龙山旅游度假区的土地被政府回收并给予补偿,2014年是4宗,获1.18亿补偿,收益约4766万;2013年是6宗,获1.69亿补偿,但未公告获得的收益。
如此推算,九龙山在过去3年已有15宗地块被平湖当地收回,获得的补偿款约4.91亿。
但这些土地的回收本身,却是令人倍感蹊跷。从土地证号来看,这些土地均已拿地多年,却闲置未开发。如铜田岛外围地块,土地证号是2004年,约定开工时间为2012年9月12日,约定竣工时间为2013年9月12日。但距离约定开工时间已三年多之久,《华夏时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地未有进展。
按照国家法规,土地闲置2年政府就有权收回,而不需要给予补偿。对此有房地产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认为,很有可能是当初地卖得便宜了,现任政府觉得亏了,所以把地收回来重新拍卖再给点补偿,双方都有个台阶下。“这种事在地产圈不鲜见。”
某不愿具名的房地产公司老总告诉记者,土地回收政府肯定要有摆得上台面的理由,但仅从公告来看,无法给出具体定论。
九龙山管委会称,近年当地政府为解决用地难题,鼓励企业腾退改造低效用地,这才给予补偿,不是为了兜底。九龙山董秘办和证券事务办回应记者称,回收土地是“政府主导的事”,具体采访发采访函。但记者发去采访函后至截稿时,九龙山未做出进一步回应。
内斗各自出招?
九龙山旅游度假区是由九龙山主导开发的。在九龙山创始人和前任实际控制人李勤夫接手前,有三批人想开发这片区域均告失败。
2002年,浙江九龙山与九龙山管委会签订《九龙山区域建设协议书》,九龙山开发区域约31平方公里的土地,根据协议,浙江九龙山拥有该区域内20年的开发期。
2004年年报显示,九龙山区域的开发资金由浙江九龙山提供,根据进度以借款的形式借给九龙山管委会。管委会以实际借款本金总额的15%补偿给浙江九龙山招商引资、规划设计和融资贷款的成本费用。当年浙江九龙山对九龙山管委会提供动迁借款1.83亿和流动资金借款0.49亿,并以2.61亿拍卖购入九龙山土地1024.74亩。
李勤夫时代公司一直想做旅游地产,在九龙山打造高档旅游度假区,所以储备了约2000亩土地量,规划的度假区总投资200亿。
2013年海航系入主九龙山并成为实际控制人,但和李勤夫一直争斗不断。李勤夫一度不愿交出董事长一职,欲实际操控公司日常运作。随后,双方围绕控制权争夺陷入“火拼”。双方矛盾不断激化,展开多次较量,曾出现“双头董事会”、诉讼法院等多桩离奇案件。
海航系曾公开表示,希望九龙山成为旗下唯一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开发与经营业务的整合平台。2014年董事会报告中,九龙山提出2015年转型的方向是逐步降低对土地的依赖,重新确立九龙山商业模式:打造景区运营专家,引入基金模式,逐步形成产业金融共融共生的商业形态,这就不排除后面进一步有土地被回收的可能。这等于是对李勤夫一腔心血的改弦易辙。
九龙山今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近1.3亿元,同比增长1135.3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近1353.5万元,同比增长10.08%。不过,如果扣除子公司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获得的7987.1万元,九龙山扣非后的净利润为-5668.11万元。已经升值不少的储备土地回收后,九龙山进账的是真金白银。
另一方面,九龙山的资产重组因李勤夫方的弃权遭遇流产。该重组标的资产为涉及海航旅游集团及其关联方拥有的新华旅行、华势科技等旅游金融相关公司的股权。在外界看来,重组方案中吸纳海航优质资源,拓展九龙山旅游地产的利好更是让在资本市场失血多年的九龙山风光无限。
“种种迹象表明,九龙山重组失败和不断退地这两件事,不应该独立看待。李勤夫和九龙山现实际控制人海航系内斗了几年,从现在状况来看,双方显然没有最终和解,最近发生的几件事情或是一方对付另一方的招数。”经济学家宋清辉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