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今年没有获得感 多个项目延迟开业避寒冬

   2015-12-28 6710

  随着市场供应量过大、存量过高消化难、电商冲击导致招商难、运营难等问题的冲击,商业地产的运营难度日益提升。2015年,昆明商业地产亦是如此,没有“获得感”成为了年度关键词。

  多个项目延迟开业避寒冬

  昆明由于十年城中村改造的推动,开始进入了商业地产供应的井喷期。在今年一月份的统计中,有近20个项目计划年内开业,将为昆明带来逾300万方的商业供应。尤其是呈贡新区的商业发展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活跃态势,该区域至少会有5个项目在2015年有开业计划,供应量近百万方。

  然而时值年底,很多开发商选择了延迟开业以躲避本轮寒冬侵袭。

  探究开发商延迟开业的原因,不外乎大量购物中心和商业街集中面世,市场存量大,难消化;项目资金短缺,区域关店严重;品牌同质化严重,商业特色定位不明确;互联网冲击下,实体商业转型效果不明显。而“躲着”显然并不是解决问题的一剂良方。

  狠抓特定消费人群

  在新一轮的商业运营大战中,“得儿童者得天下”似乎已经成为最强音。今年7月,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公布的《儿童业态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全国购物中心儿童业态商业总面积比2011年增长了5倍。儿童业态在购物中心的占比也由5%上升至15%。

  去年第4季度,昆明西山万达广场、同德昆明广场、红星爱琴海购物公园、滨江俊发广场、七彩云南花之城等几个超大型购物中心集中开业,新增商业体量超过60万平方米。而这些商业体中,都不约而同地将儿童业态作为重点来培育,甚至拿出一层或者半层楼的面积用于打造儿童业态。

  从直接引入大型婴童用品商超到打造儿童主题公园,开发商穷尽其思,只为更好地突出“体验感”,抓住重点人群。在“6+1”的家庭消费模式中,为孩子花钱不会手软。孕、婴、童这条完整的商业“黄金线”,也成为了拯救实体商业的一根救命稻草。

  鲜见新品牌引入

  纵观昆明商业地产发展近十年的过程,多数项目,无论商业品牌和业态组成,还是运营思路和管理模式,都基本趋同,无外乎主力店、零售百货、餐饮、影院等传统业态,且在运营方面都基本逃不开销售、返租、自持、产权式经营这些手段。这也使得昆明商业地产项目从物业类型,到业态配置,再到商业运营都陷入极度同质化。

  能使一个商业地产项目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消费者的视野,最佳的方式就是引入有着众多消费拥趸的优质品牌,其中,尤以快消品效果显著。

  在昆明,这样的品牌效应同样是吸引人群的必杀技,例如zara之于顺城、h&m之于金鹰、海底捞之于同德昆明广场。在h&m开业当天,消费者排队买单的队伍甚至排到了金鹰购物中心的大门外。而众多的昆明“吃货”为了一尝海底捞的滋味,排队3-4个小时一句抱怨都没有。但回想2015年,却没有新引入的品牌能再度成为这样的城中话题。

  在电商铺天盖地的冲击中,商业地产的运营路上险阻重重。面对专家们一再重复“创新业态、注重体验”等老生常谈,开发商也有难言的苦衷,而这些长久以来的“老大难”该如何破局,开发商似乎仍无良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671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