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亩地块,号称是当年攀成钢的头号巨幅地块,由香港地产三大巨擘——新鸿基(相关干货)地产、恒基兆业地产及九龙仓(相关干货)集团联手打造,其中最扯眼的是商业规划,涵盖超甲级办公楼、大型体验式购物中心、高端五星级酒店,全面拉升区域的商业档次,给出的愿景是复制香港的“维港门廊”,打造“天府门廊”。
然而,八年过去了,新鸿基成都ICC的“门廊”不见踪影,留给城市的还是一个仍在整理地基的巨坑,整体项目开发率仅30%。截至2015年12月4日,攀成钢片区几个竞品楼盘备案套数:天誉719套,凌云峰阁218套,成都ICC仅为143套。
商业深陷“天坑”拿地8年项目开发率仅30%
2007年12月7日,新鸿基率先在攀成钢拿地。仁恒、绿地、伊泰、通用等开发商陆续进入,这些楼盘曾经都将新鸿基ICC牛逼的商业规划作为区域配套的重要亮点。
多年过去了,后进开发商的项目陆续呈现,新鸿基的速度却令人着急。一位攀成钢区域的楼盘营销负责人说:“都说港资慢,但没见过这么慢的,ICC与IFS同年拿地,如今IFS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商业地标,ICC整体项目开发率仅30%。”
在新鸿基成都ICC的销售中心,置业顾问解释说:“工地一直在施工,已经修到负一层了,商业大约会在2018年竣工,目前已经开始招商,但不能保证在2018年开业,要根据区域入驻人气而定。”记者继续追问是否确切能在2018年呈现,置业顾问回答说:“商业只能说在修了,但不能给出字面上的承诺。”记者问及项目的具体商业规划和招商业态如何,如何解决业主的生活需求,置业顾问说:我们商业开业之前,你们可以去天誉。
前日,记者拨通成都ICC营销负责人戴勇的手机,戴勇表示,人在上海,具体情况联系成都公司李汶桥。李汶桥在电话中表示,“自己只是一个工作人员,须跟领导商量后给予回复。”截至记者发稿前,记者未收到新鸿基方面的回复。
营销骨干流失项目推盘节奏一团迷雾
按照常理,一个正处于销售期的市中心200多亩的大型综合体项目,无论是住宅或商业,都会密集释放项目推进消息,然而2015年,成都地产媒体从未参加过新鸿基成都ICC的任何有关项目进度的活动。去年年底,在成都ICC供职多年的营销骨干突然离职,此后营销线重要岗位无人接替,目前,成都ICC及悦城两个项目由新鸿基地产华东区营销负责人戴勇代管。
比起同在区域内的天誉、中粮鸿云、仁恒滨河湾,新鸿基成都ICC的营销一直显得格外沉寂。一年内无大型营销策划,全年重要节点无销售业绩曝光,甚至主要的营销负责人大多数地产媒体都不认识,或者接触甚少。这对于一个由三大品牌开发商联手打造的天府门廊的标杆项目来说,实在令人感到费解。
该片区一楼盘营销负责人说:“新鸿基进入成都的时候感觉带来了一个高大上的项目,给了整个片区很大信心。但时隔8年,其商业迟迟不能呈现,住宅的很多房源也由大户型改为小户型,已经从高端盘成为了刚需盘。”
业内人士分析:“营销人看重的就是推盘进度,销售业绩直接影响营销团队的积极性。ICC的进度很慢,项目未来不明朗,这应该也是影响团队稳定的重要原因。”值得一提的是,吉宝凌云峰阁与环球汇天誉分别于2012年4月与5月开工,分别于去年6月和年底竣工,就连区域内单价最贵的伊泰天骄也已修成现房。与之相比,成都ICC纯住宅“天曜”虽与绿地锦天府于2011年9月底一起开工,但至今仍在施工,而绿地锦天府早已于2013年6月完工。
大批业主不愿入住企业口碑亮红灯
虽然处于攀成钢片区的中心位置,占据着良好的地段优势,但成都ICC的去化速度一直属于中下水平。2011年,天曜组团入市,房源约1000套,4年仍未实现清盘。在2015年最新的备案统计数据中,截至12月4日,成都ICC的备案套数仅为143套,不到一街之隔的天誉的20%。
一位姓吴的业主告诉记者:“天曜去年4月就交房了,但很多业主都没有搬进去,一是家门口就是工地,很影响居住感受;二是配套完全没有起来,住进去十分不方便。”吴先生说的坑就是正在修建的组团“凯旋门”。吴先生说,去年4月交房时,曾引发了大量业主的维权风波。业主申诉,小区物管费高达4.5元/㎡·月,但大量地砖破裂,部分单元墙角不平、墙面倾斜,多处绿化被人为踏踩或大量死亡。“4.5元/㎡·月的物管费在成都算很高的了,可是并未体现出价值,而且现在物管公司也换了,跟之前合同上的不一样。”
去年9月,本报曾接到读者投诉,成都ICC随意改动规划。该户业主反映:在未被告知的情况下,购买的房屋却被突如其来的石墙挡住,严重影响采光和视线,这堵石墙是开发商后来在打造会所的时候修建的。当业主向开发商讨要说法时,相关人员总是推脱。
维权事件频频出现,使ICC在成都的口碑一度跌入谷底,也影响了项目销售进度。商业八年仍是一个坑,住宅开发进度缓慢,交房屡现风波,成为攀成钢的“投诉第一盘”,陷入巨大的“信任危机”。
记者观察/
我们要的是一份诚意
曾经,成都ICC打出的广告语是“一座ICC,全成都翘首以盼。”没想到,这一盼,就是8年。
一个由巨型品牌企业开发的200多亩在建楼盘,全年未做一场规模性的媒体活动,年底未见业绩发布,这在成都楼市中十分罕见。新鸿基的低调,已经反常到令成都媒体频频关注。在百度上搜索“成都ICC”,首页就会出现多条今年媒体对新鸿基的各种质疑,“刻意捂地”、“项目拖延”、“商业被传出售”……面对这些疑问,新鸿基并未正面回应,仍然以一贯的“沉默”姿态示人。
港资开发动作一向缓慢,今年以来,港资项目整体转让,集体退出成都市场的消息也不绝于耳。但是,无论是继续开发,还是转手让人,给这座城市都有一个明朗的交代。争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沉默,新鸿基的“沉默”令媒体失声,令业主抓狂,令城市失望。
检验一个企业品牌的第一要素就是诚信和诚意,只有对城市的土地报以善待之心,才会有回馈业主的诚意之作。新鸿基到底是把成都当作“家”在经营打造,还是只是做一个阶段性的过客?想必时间会给出答案。
新闻链接/
成都ICC
成都ICC(成都环贸广场)占地259亩,被新鸿基2007年以31亿元总价收入囊中,是新鸿基继香港、上海、苏州、南京后第五个ICC项目。投资商方面,除了新鸿基占有40%股权外,恒基兆业地产和九龙仓分别占30%。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25万平方米,汇集超甲级办公楼、大型体验式购物中心、高端五星级酒店以及高品质居住区等多元业态于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