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逃亡”似乎是2015年中国商业地产的关键词之一,危机、愁云、迷茫的气氛从2015年年初便悄无声息地蔓延开来。
银泰百货被阿里收购,万达一半以上百货关店。百货业关店创历史之最,购物中心等大型综合体主力商家缺乏,转型中纠葛不断。
引发这些事件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过去近20年商业地产直接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就业的增加、GDP和财政收入的提升,因此商业地产成为政府主导的城市形态改变和功能升级的主要抓手。但国内商业地产发展是高速的、超前的、过量的,至今无论存量还是增量都达到了一个高峰,在商业资本和互联网冲击下,商业本身的不景气加剧了泡沫化带来的疲软。
“2016年商业地产总体形势还是过剩,但在政策影响下,商业地产会有比较好的表现,未来的一年,不管出租还是销售情况都会比2015年好。”中国城市产业发展联盟主席陈宝存说。
“供给侧改革同样适用于商业地产领域,它是从供应端去影响控制,更符合商业地产需求,会促进商业地产更加理性发展。”资深零售专家丁浩洲说。
另外,商业地产大部分企业都在关注O2O全渠道平台。
“O2O本身不是一种业态,而是营销方式而已,在成熟发达国家,线下企业都会积极向线上拓展线上满足消费者获取商品服务的便利性,是每个企业必须做的,所以概念不像国内这么轰动。全渠道本身就是线上和线下的融合,它绝对不是割裂的,这就是全渠道零售的内涵。因为,我不愿更多谈O2O,而更愿意说全渠道。”丁浩洲指出。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注重全渠道零售。比如万达向线上实体侵袭,阿里向线下实体渗入,其实都是在打造全渠道模式。随着O2O概念的成熟,2016年中国购物中心将呈现全渠道平台趋势。”丁浩洲表示。
全渠道的本质是回归商业,回归到运营管理上来,下一步商业地产将从运营管理过渡到资产管理,运营商将占主导地位,第一步为地产主导,第二步为运营主导,第三步是基金主导,那是真正的国际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