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头房企受困于多元化转型、股权变更之时,众多中型房企则面临着“规模扩张”的命题。
2015年,全国共有16家房企的销售规模超过500亿,销售额在100亿到400亿之间的房企数量超过80家。一个空前庞大的中型房企梯队正在浮出水面。如何跨过500亿销售门槛,是这些企业面临的重要命题。
“500亿”通常被视为大型房企与中小型房企的分界线。跨过这一门槛,不仅意味着规模做大,也是企业品牌效应、管理能力、融资能力的体现。在强者恒强的竞争背景下,若不能突破500亿门槛,企业可能面临“不进则退”的窘境。
但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这一关口并不好过。即使在万科等大型房企的发展史中,500亿也曾成为一块“绊脚石”。在供需关系逆转、市场空间狭窄的当下,这些房企将要打响一场规模的战争。“500亿”既有可能是美好的诱惑,也可能成为陷阱。
庞大的“中产阶级”
近日,易居克尔瑞公布了《2015全国房企销售TOP100》。榜单显示,房地产行业规模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2015年,销售规模在2000亿以上的房企共有3家,1000亿到2000亿之间的房企有4家,500亿到1000亿之间的有9家。剩余的84家房企,销售规模在100亿到500亿之间。
这个空前庞大的群体,被认为是房地产业的“中产阶级”。虽然实现了一定规模,但远谈不上“做大做强”。
将销售额做到500亿,无疑是这部分房企的战略目标。因为一旦跨越500亿门槛,不仅意味着规模做大,还标志着在品牌效应、管理能力、融资实力、风险抵抗力等多个层面真正做强。在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环境下,这几乎成为房企避免被甩开的不二途径。
一些企业确已显露野心。根据克尔瑞的数据,首创置业(相关干货)2015年销售额323.2亿元,排名第23位。但在拿地上耗资232.5亿元,排名第9。华侨城2015年销售规模为175亿元,仅排在第57位。在拿地上的支出也达到191.8亿,排名第14。
中国金茂、首开、旭辉、泰禾、阳光城等房企也是如此,无论销售业绩还是拿地规模都在保持强劲增长。其中首开、旭辉、阳光城、华侨城等企业都将北京作为土地布局重点。早在数年前,阳光城、旭辉等房企就明确喊出“500亿”目标。
“这些房企中,有的带有国资背景,有的是民企性质,但都有两个共同特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一是与龙头房企相比,起步时间较晚;二是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完成了全国化布局。
他还表示,还有一类房企如首创、华侨城等,虽然起步早,且拥有国资背景,但由于各种原因错过了2009年至2013年的最佳扩张时期,而不得不在当前阶段陷入厮杀。
500亿“魔咒”
“从100亿到500亿的增长,往往靠量的积累和成长惯性。但500亿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是简单地扩大规模就能完成。”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500亿是房地产企业的一个“瓶颈”,很多企业会在这一规模上出现停滞和反复。
严跃进表示,从500亿的基础上继续做大,往往需要进行区域扩张,这意味着管理半径的扩大和管理成本的增加。成本增加有可能是成倍的,而且未必会对业绩有所帮助。
同时,区域扩张本身也存在风险,一旦战略失误或市场生变,导致单个区域或重点项目遭遇风险,就可能使企业的业绩陷入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