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摩根宁高宁调离中粮 地产平台业绩下降显疲态

   2016-01-13 8520

  因熟谙资本运作手段以及在华润集团的骄人业绩,国企领导人宁高宁被誉为“中国摩根”。从2004年12月28日接任中粮集团董事长,11年过去,外界对他此时离开最多的评价是“遗憾”。

  在他的治下中粮集团尽管布局食品全产业链,在资本层面多有尝试,地产平台实现了A+H上市,但这过全过大的布局令中粮集团无法聚焦发力,形成了“全而不强”的局面,且旗下公司利润多有下滑。房地产业务更是如此。

  宁高宁是有地产情结的人。还在掌管华润时,宁高宁主导了对华远、万科的收购,接手中粮集团后,宁高宁的第一件事便是将旗下地产业务整合上市,通过借壳深宝恒将中粮地产带入资本市场。曾经,实现地产业务整体上市是中粮集团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准备投入大量资源到地产业务上面。2009年,宁高宁又表示欲拆分商业地产在香港上市,实现A+H上市布局,然而随后的发展使整体上市计划搁浅。2014年的一次非公开校园演讲中,中粮集团地产业务地位开始出现变化,宁高宁称其“肯定不会是中粮集团主要板块”。

  实际上,这一变化早在2009年初就已显现。彼时,担负重塑中粮集团重任的宁高宁带领中粮开始进行“全产业链”战略转型,在这盘格局宏大的棋局中,地产业务难以占据核心位置,曾被视为地产整合主体平台的中粮地产由此地位尬尴。

  如今,灵魂人物宁高宁在中粮集团变革未完时离去,致使中粮集团地产业务整合前景难料。

  进取

  1月5日下午,中粮集团和中化集团同时宣布领导层调整,中储粮总公司原董事长赵双连接替宁高宁出任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则将出任中化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宁高宁发文作别中粮,称“如果有遗憾的事,中粮的画卷还没有绘完”。

  那边厢故人离去,这边厢并购依然。2016年1月3日晚间,中粮地产(000031.SZ)旗下华高置业与中粮集团旗下另一上市公司中国食品(00506.HK)签署了股权及债务转让协议,后者将旗下金帝食品公司以6.11亿元人民币出售给中粮地产。此次体系内的资产交易,中粮地产看中的是巧克力品牌金帝所拥有的土地资源。

  并购公告显示,金帝食品拥有一个编号为B405-0029的工业地块,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北环路梅林工业区,占地面积约2.84万平方米。该地块具备工业区更新改造的可能性,还有5栋总建筑面积为4.43万平方米的地上建筑物及相关166项商标等。

  由于深圳存量土地所剩无几,未来新增土地主要来源于对工业用地和老旧城区的城市更新。中粮地产在2015年半年报中的经营方针提出,积极探索多元化拿地方式,推进土地储备。股权合作、城市更新、主题地产等多元化拿地方式都在中粮地产的尝试之列。

  据悉,中粮在深圳有100多万平方米的工业地产,过去一年深圳楼市的火爆也坚定了中粮地产深耕深圳的决心。

  中粮地产让外界看到了久违的进取姿态。总经理李晋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拿地是因为在城市差异化战略过程中对公司的目标和资源配置理解得更清晰、更深刻。李晋扬预计,2015年中粮地产的营业收入肯定过百亿元,将是三年来最好业绩。

  这样的表现或许是离开的宁高宁乐于见到的。他在主事华润时主导了华润对华远与万科的收购,手笔之大,无人能及,任志强也尊其为“老师”。没有完成华润置地与万科的整合也成为宁高宁的遗憾。转战中粮,宁高宁曾同样试图完成对中粮地产业务的整合,但波折不断,至今未见成效,宁高宁对中粮地产的态度也历经转变。

  整合难现

  虽然中粮地产在土地储备上有所进取,但中信建投房地产研究员陈慎仍然认为,迟迟没有完成内部整合,集团支持力度不足,阻碍了中粮地产的发展。

  李晋扬也表示,中粮地产不会出现较大的转型或调整,会“稳扎稳打”。

  2004年12月28日,身带光环的宁高宁从华润空降中粮集团,此前依靠并购、整合等资本手段,将华润这家最初的外贸企业再造为投资集团,资产规模从600亿元发展到万亿元,央企盈利能力排名前五。

  进入中粮后,宁高宁第一个大动作就是将中粮地产带入资本市场。2004年12月31日,中粮集团与深圳市宝安区投资管理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书》,前者将深圳市宝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宝恒”)59.63%的股份转让给中粮集团,深宝恒在2006年更名中粮地产。

  当时,中粮集团另有地产平台中粮置地,主要业务为商业地产及酒店,中粮地产业务则集中在住宅业务。按照宁高宁的风格,整合是势在必行之举。

  2007年中粮置地试水之作西单大悦城开门营业并大获成功,随之,宁高宁有意通过大悦城的复制实现在全国版图上的扩张,2008年其在集团内部提出,计划5年发展20个大悦城,资产规模目标700亿元,后来这个数量被扩张到30家。2009年,宁高宁便表示,在中粮地产、中粮置业两大地产业务平台合并完成后,中粮集团地产业务将以A+H方式整体上市。

  但整合后整体上市的说法悄然发生变化,宁高宁公开表示,计划拆分旗下商业地产业务,在香港实现单独上市。2013年,中粮置地登陆香港资本市场。2014年9月12日,中粮置地订立收购协议,以124.6亿港元的价格,收购主要从事开发、经营、销售、租赁及管理“大悦城”品牌下的综合体项目,大悦城由此注入中粮置地,公司名称也在2015年1月更改为“大悦城地产”。

  此前,曾有消息称中粮地产将作为中粮集团地产业务整合主体,但在中粮集团加大了对商业地产的投入后,中粮地产的地位变得异常尴尬。

  随同中粮地产业陷入尴尬的是中粮系整个地产业务。2014年1月11日晚间,在一场非公开的校园演讲中,宁高宁表示,中粮集团地产业务未来会是一个投资性的业务,“肯定不会是中粮集团主要的板块”。

  

  这样的变化背后是中粮地产长期萎靡的业绩。

  2014年,中粮地产实现营业收入90.41亿元,同比减少11.1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率为5.98亿元,同比增长11.96%,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0.92亿元,同比下降54.41%。也就是说,中粮地产的利润来源主要是投资收益,为出售金融资产所得的4.55亿元收益。

  查阅股改后2007年中粮地产表现,营业收入为8.24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核心净利润达到2.22亿元,与2014年0.92亿元相比相差较大。地产黄金十年,背靠中粮集团大树的中粮地产,主营收入增加10倍有余,但主营业务净利润却不增反降。

  陈慎认为中粮集团未给予中粮地产足够的支持,或许与中粮地产当年的激进扩张有关。

  由于其2009年仅新增两幅地块,2010年,公司共斥资62.96亿元,在北京、成都、深圳、杭州、沈阳拿下了6幅地块,以避免无米下炊的窘境。但中粮集团本身盈利能力有限,将地产业务打包上市的计划本身就有在资本市场融资的意图,中粮地产的疯狂扩张致使资金链趋紧。当年,中粮地产的全年营业收入为21.13亿元。集团资金支持难以获取下,中粮地产被迫四处借钱。2010年10月19日,中粮地产向中粮万科假日风景房地产公司申请人民币7亿元委托贷款。2010年12月,中粮地产公司以其所持有的某证券公司5000万流通股份及派生收益为担保,通过昆仑信托融资,发行为期一年总额6亿元的房产信托。

  另外,当年的扩张苦果让中粮地产至今仍处消化期。中粮地产总经理李晋扬的另外一个身份值得关注,即中粮地产沈阳公司总经理。当年在沈阳的贸然拿地,随着沈阳房地产市场急速衰退,中粮地产沈阳项目销售陷入困境,李晋扬不得不亲自挂帅,力图通过区域差异化策略,尽快去化。

  如今,中粮地产与大悦城两个平台都在推进地产业务,彼此间有交叉又有不同,在市场层面曾被寄予厚望的中粮地产日渐式微。这样的情况不知未来的掌舵者将如何改变,还是如宁高宁般仅将地产业务视为一项投资业务而非主业。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地产板块在中粮集团内部一直重视不足,尤其在行业规模方面没有实质性提振。中粮地产后续实现大发展应积极做大规模。同时应该在国企改革的背景下,积极引入其他社会资本,进而有能力做大新的地产业务。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852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