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张玉良掌舵的绿地就不幸“中枪”了,这次争议的焦点不是静待揭盅的“绿万之争”,而是三笔总值仅为11亿元的资产转让。
1月11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信息显示,上海绿地云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00%股权拟作价3.19亿元转让。或许是因为绿地的标签太过惹眼,该笔交易也被解读为绿地集团的资产“大甩卖”。
但早在去年10月绿地与云峰集团“分家”时,绿地云峰这家曾为绿地控股的项目公司与“旧主”的交集其实仅为参股20%,这也意味着作出是次交易决定的市场主体并不是绿地集团。
记者获悉,绿地云峰为云峰集团下属的上海大隅实业全资拥有,大隅实业也就是外界熟知的绿地云峰房产事业部,绿地以参股云峰集团的形式间接持有20%的权益。
虽然这并不是绿地主导的资产“瘦身计划”,但从剥离云峰集团的“减法”中,外界多少能够看到绿地寄望在市值上做“加法”的想法。
在剥离业绩平淡的能源子公司同时,绿地在金融和基建方面的尝试已渐成气候,而这些“标签”日后或许就将是绿地兑现市值的重要元素。
被误读的资产沽售
几经挂牌无果后,这已是大隅实业第三次将绿地云峰推向交易市场,标的作价也从第一次的3.93亿元变成了现如今的3.19亿元。
对大隅实业而言,诸如此类的资产甩卖并不是孤例。因为与绿地云峰一并走上被剥离命运的还有上海浦云房地产和上海通盈置业,这两家公司最新的挂牌转让价格分别为5.48亿元和2.54亿元。
树大易招风,或许是因为绿地曾经身为控股股东的背景,大隅实业这次资产剥离甫一开始就被误读为是绿地甩包袱的一次“瘦身计划”。但绿地集团相关人士向观点地产新媒体指出,绿地目前仅实益持有项目公司20%的股权,并不是控股一方。
“在这些项目公司成立之初,绿地对云峰集团是控股角色,绿地除了20%的直接持股外,还有34%的委托持股。因此,这些项目当初用的肯定是绿地的品牌。但在去年10月份绿地终止股权委托管理后,云峰集团只是绿地持股20%的参股公司,更不是第一大股东。”
绿地集团人士对记者还强调,绿地云峰房产事业部与绿地集团下属的事业一部、二部等概念亦不能完全等同。从表面架构来看是平行的概念,都是一级子公司,但是从持股情况看来又是不一样的。
据了解,上海浦云、绿地云峰、通盈置业这三家项目公司分别负责绿地云峰房产事业部位于上海浦东、松江和闵行三个地块的开发。至于为何最终走上被甩卖的道路,或许从这三家公司的财务数据中多少能找到些许的蛛丝马迹。
挂牌公告显示,上海浦云、绿地云峰、通盈置业均成立于2013年,但在随后的2014年这三家公司均未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亏损146.04万元、168.8万元和161.48万元。
2015年,这三家公司的亏损不但没有缩窄,反倒进一步加剧,前8月上海浦云、绿地云峰、通盈置业的亏损扩大至715.3万元、519.36万元和761.94万元。
虽然盈利状况不佳,但是三家公司评估报告中评估值均有溢价。以2015年8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上海浦云净资产账面值为5.31亿元,评估值为6.08亿元;绿地云峰净资产账面值为2.63亿元,评估值为3.54亿元;通盈置业净资产账面值为2.51亿元,评估值为2.82亿元。
不过,转让方在公告中也明确要求,受让方须同意产权转让涉及的标的企业债权债务由转让后的标的企业继续承继。
截至2015年8月31日,上海浦云、绿地云峰、通盈置业负债总计分别为10.93亿元、4.86亿元和5.3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