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零售业进入微利时代 “小而美”便利店受追捧

   2016-01-18 8310

  便利店“小”中求生需添柴

  15年间在城区遍地开花遭遇发展瓶颈,专家建议进行整合保持良性发展。

  自2001年城区第一家便利店开业,至今已有15个年头。15年来,从最初的一枝独秀,到如今各大便利店在市区遍地开花,“小而美”的便利店日益受到追捧。当你凌晨饿醒发现冰箱里空空如也,只要溜达到这些小店,便能吃上冒着热气的煮玉米或茶叶蛋。近日,记者对城区便利店现状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活跃在大街小巷上的“小而美”便利店也遭遇了发展瓶颈。业内人士指出,便利店前景广阔,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现象 零售业渐入微利时代,小而美便利店上位

  近年来,外地进驻潍坊的大型商超不少,但能撑到最后的却不多。2002年5月初,青岛百盛进驻潍坊,一度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但是,在艰难维持了三年后,百盛因为经营不善退出潍坊,成为第一家从潍坊退出的外地零售企业。2011年5月,利群超市停业,在潍坊经营了七年后突然退出,让不少消费者和供应商措手不及;2012年,国际性连锁零售企业乐天玛特超市风光入驻潍坊,但是好景不长,2015年7月超市大门贴出了停业通告;2014年11月,全球知名的乐购超市退出潍坊;2015年1月,日本零售业巨头永旺超市退出潍坊;与乐天玛特超市停业几乎同期,2015年7月,万达百货在潍坊也黯然撤柜。

  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政府限制公款消费的要求及电子商务的冲击下,零售业态逐渐进入微利时代。随着人工、租金成本高企,而价格战不断,加之电商冲击,让大卖场业态的平均毛利率一路走低。相对而言,便利店因店小成本低且运作灵活,利润率也高,即便失败了再“调头”也相对容易,凸显了“小而美”的特点。

  虽然便利店单品价格比商超略贵,但市民在小宗购物时,对“便利”的需求超过了对“价格”的敏感,这也成为便利店遍地开花的契机。据国际知名品牌潍坊经销商陈先生表示,如今潍坊中心城区大约有便利店6000余家,除了中百便利、百大超市连锁便利店、壹购便利店、易捷便利店等连锁便利店外,其余的多为个人开设的便利店。

  对于6000余家的数字,陈先生表示很确定。“虽然便利店的数字不好统计,但每家店都会卖可口可乐等必需品,这些必需品在经销商手中就掌握着城区便利店的数字。”陈先生说道。

  起步 夜间顾客稀,免费冲泡方便面俘获的哥心

  寻根溯源,我市第一家便利店开业于2001年5月1日,距今已有15年的时间。1月11日,记者采访到我市第一家连锁便利店的员工范师傅。

  范师傅告诉记者,2001年5月1日,中百便利中河店和幸福店同时开业,她被分到中河店当营业员。便利店刚开业时,周围的住户都来看热闹,有的人兴奋地进店买东西,也有人质疑“这不就是个小卖部嘛”。那时候大家都不知道他们是24小时营业的,到了晚上基本没有顾客。“当时,夜里凌晨过后,鲜有顾客上门,大家都不知道我们是24小时营业。”范师傅说,虽然老百姓对这种业态不熟悉,一直持观望态度,但还是有抱着好奇心到店里来逛逛购物的人,夜里以出租车司机、上夜班的职工为主。

  “我们最早熟悉的夜间常客就是出租车司机,因为当时我们提供免费冲泡方便面服务。很多司机在凌晨1时至2时到店里吃夜宵。”范师傅说,当时出租车司机一般来店里买包方便面,买个火腿肠或茶叶蛋等,慢慢的,便利店的名气在的哥圈里响了,一到深夜就有不少的哥来购物。

  随着便利店逐渐俘获了的哥的心,慢慢的,一些晚上泡网吧的年轻人也渐渐发现了便利店的方便,他们一般买饮料、饼干等食品。时间长了,夜班的便利店也忙碌起来,开业后几个星期,便利店的夜间顾客逐渐增多,开业半年后,夜间购物的顾客明显增多。

  发展 经济大发展为便利店红火提供肥沃土壤

  经过15年的发展,如今,在大街小巷街头巷尾,都可以看到便利店的身影,仅中百便利就有门店551家,其中市区门店有300余家。除了中百便利店外,越来越多的其他品牌连锁店和个人开设连锁店,在潍坊的土地上遍地开花。

  来自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显示,眼下,在零售行业整体增速下滑的背景之下,便利店业态却依然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记者获悉,如今的便利店业态之所以日益红火,与我市的经济水平不断发展有着密切关联。

  按照国际标准,当一座城市的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便利店就可生存,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时便适合供应鲜食的便利店生存。记者从市统计部门了解到,2014年我市人均GDP达到51826元(按年末汇率折算为8470美元),这充分表明,便利店在我市有了肥沃的土壤生存。但是同时,目前我市并未达到适合供应鲜食的便利店的生存环境。

  近年来,许多便利店先后在门店推出快品量贩、即食快餐、便利缴费等便民项目,较好地满足了周边居民便利的生活需求。家住樱园小区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如今她充话费都要到小区附近的便利店,平时的快递也放在便利店内,就连平时手机充电都有时拿到便利店去充,便利店已经完全融入到刘女士的生活中。家住奎文区虞鑫嘉园小区的韩女士表示,如今她除非有大规模的采购会去大型商超外,其余的生活用品都能在便利店解决。“虽然价格贵一点,但确实很方便。”韩女士说。

  ◎困境

  密度增加,行业竞争加剧

  从2001年第一家便利店入驻潍坊,到如今中心城区6000多家便利店,便利店在我市的发展速度之快令人吃惊。虽然便利店的飞速增加,昭示着这一行业市场前景巨大,行业发展良好,然而,盲目的竞争也让不少便利店店主叫苦不迭,销售额出现了下滑。

  在民生东街与新华路交叉口附近经营便利店的吴女士告诉记者,在经营便利店之前,她一直开着一个杂货铺。2005年,看着周边便利店越来越多且发展良好,她便将自己的杂货铺改成了一家便利店。由于附近有大型小区,所以吴女士的生意一直非常好。

  然而,好景不长,从2014年开始,吴女士明显感觉到了销售额的下滑。吴女士告诉记者,保守估计,2014年的销售额最多是往年正常销售额的三分之二。为了维持经营,吴女士辞掉了店内的两名员工,只留下她一人在店内打理。

  对于销售额下滑的原因,吴女士认为,除了目前经济形势不好外,如今便利店大规模增加导致竞争加剧,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我刚开店的时候,周边只有我这一家店,但是如今方圆500米以内,已经有五六家便利店了。”吴女士说,在人流量没有增加的前提下,仅有的一块“蛋糕”只能让多家分吃。

  记者走访市区看到,如今便利店的确已经十分密集,在文化路福寿东街至东风东街1000米左右的距离,就有10余家便利店。记者来到胜利东街与虞河路附近看到,在泰华领域至虞新巷丁字路口不足1000米的距离,也分布着10家便利店。“目前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买的人没变多,卖的人却越来越多了。”虞新巷上一名便利店店主陈先生说。

  电商分流年轻消费群体

  在中央丽景小区附近经营一家便利店的店主李女士告诉记者,随着网上购物平台的逐渐增多,便利店的生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李女士告诉记者,便利店的目标群体中,年轻人占了很大的比重。“一般年纪大的人喜欢去菜市场,只有年轻人才会图方便买便利店的东西,毕竟便利店的东西价格稍微贵一点。李女士告诉记者,作为重要目标群体的年轻人,他们同时也是网购的主力,这在无形中瓜分了便利店的一部分客源。

  “以前网购主要买衣服,但是如今网上吃喝玩乐全都有,又全又方便。”家住中央丽景小区的刘女士是一名典型的“宅女”,她的吃喝基本都在网上搞定。因为网上不仅便宜方便,还能直接送货上门,免去了她外出购物的麻烦。

  在网上购物平台冲击实体店的同时,由于便利店经营的特殊性,店内商品品种并不齐全,对于保鲜期较短的生鲜产品更是没法采购,这成为便利店发展的一块短板。“以前我也尝试过进一点水果来卖,但是保鲜期太短了。”便利店店主李女士说,像苹果等耐保存的水果还好,但是草莓、葡萄、樱桃等保鲜期较短的水果,一旦卖不完店主就只能扔掉。“而且但凡是卖水果,就不能只卖一两样,就要卖的全一点。”李女士说,对于大部分的便利店而言,对生鲜类食品都是敬而远之的。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831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