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系的地产整合并没有让“超越万科”的预言即刻成为现实,相反,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高管频频离职成了中海整合的痛苦代价。
“整合对每一个中海员工的选择都有两个:一个是怎么样去适应这个变化,然后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一个是抗拒变化,选择离开。”中海名誉主席孔庆平对此似乎早有预见。
在早前营销总曲咏海去职后,中海内部再现人事动荡。1月19日,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对外公告披露,其执行董事兼总裁陈谊因需要投放更多时间于其他事业发展及个人事务而辞去上述职务。
陈谊去职后,中海最新的董事名单包括主席兼行政总裁郝建民、副主席兼高级副总裁肖肖、副总裁兼总建筑师罗亮以及财务总监聂润荣;非执行董事郑学选;独立非执行董事为林广兆、范徐丽泰以及李民斌。
其实,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从去年开始,中海已经有多名中高层相继离职,包括原集团副总裁、营销公司董事长曲咏海、中海宏洋助理总裁范逸汀、执行董事郭勇及阚洪波等。
在分析人士看来,中海的这一系列人事变阵直接指向的是其近年来一直推进的内部整合。因为在注入中国建筑房地产事业部、中建地产及中建国际运营的房地产发展业务后,中海在内部进行了组织结构的变革,这样的变革虽然在业绩上带来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对管理团队的融合增加了内耗。
陈谊中建23年
观点地产新媒体查阅公开资料显示,现年45岁的陈谊于1993年加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历任中建建筑承包公司项目经理、部门经理、副总经理;中建国际常务董事、执行副总裁,中建总公司基础设施部总经理,中建国际执行董事、总经理,中国建筑房地产事业部执行总经理及中建地产总经理。
据悉,在陈谊的23年中建生涯中,前半部分多与建筑行业打交道,而其与地产的结缘始于2004年。那一年,陈谊就职的中建国际获准开展房地产业务,对当时的中建国际来说,这更像是一次创业。
“那时公司主营方向是海外业务和工程承包,没有更多资源投向房地产;又一次从头起步,我和同事们带着商业计划书寻找外部投资人,成立股份制房地产公司,精挑细选、精打细算、精耕细作每一个项目,脱胎于建筑业务的地产公司茁壮成长。”在题为“善知慧行,阳光共赢”的辞职公开信中,陈谊如是描述。
至此,他的战场也从建筑转向房地产。2008年,任中建国际总经理的陈谊主导推动中国建筑工程总承包母体完成向房地产企业的全面转型。在2010年,中建国际并入总公司组建不久的中建地产后,陈谊另一番艰苦卓绝的“创业”再次开始。
因为这时的中建地产面临着系统外各地产公司、中建各单位团队的从头磨合。“我们共同经历了酸甜苦辣,也共同收获每一点进步和成功的喜悦”,陈谊如是回忆。
而中海写入陈谊的履历则是在2013年8月6日,这一天他加入到中国海外,并进入董事局成为该公司执行董事。这位中建系元老的到来伴随着的是中国建筑的大手笔注资。因为在这一天,中国建筑对外宣布,要将当时中国建筑房地产事业部、中建地产及中建国际运营的房地产发展业务注入中海。
在完成整合之前,中建系提出了过渡性方案,即从2013年8月开始,中国建筑将房地产交由中海地产托管,这部分房地产业务来自中建股份房地产事业部、中建地产有限公司及中建国际建设有限公司等多个主体。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在中海系的这次整合中,除陈谊外从中建到中海的三个高管还有原中建地产北京公司总经理徐新和奥南项目执行总经理陈烈,其中陈烈身兼中海工程公司副董事长,徐新则与陈谊共管美国业务。
中海系整合之痛
对于此次陈谊的请辞,目前中海并未透露过多,仅有的“因需要投放更多时间于其他事业发展及个人事务”的缘由表述也甚是官方。
不过,在陈谊早前发表的公开信中多少还是可以窥探出一二。陈谊在信中强调,“到本月,因历史原因负责总公司代建项目的最后几十名同事最终并入中海体系。两年并入所有事项完成,至此我忠义二责已了。”
换言之,若非出于中海系整合的需要,这位中建系元老极有可能已提前退出。当然,也有说法称,在中海的这两年,陈谊并未受到重用,因为强势的中海地产董事长郝建民没有给这位总裁太多的施展空间。挂着总裁头衔的陈谊,唯一能够分管的领域就是中海位于美国的地产业务。
或许这也是所有中建系统人士在并入中海后失落的一面。因为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在这之前就有说法称,在启动与中海的整合后,中建地产房地产业务的所有相关人员都是降半级录用,待遇跟着级别走,而当时不少中建的人已选择了离职。
目前,陈谊的去职已经是中海系近半年来出走的第五位高管了,去年9月,中海地产集团副总裁、中海地产营销公司董事长曲咏海以及中海宏洋助理总裁、副总建筑师范逸汀相继离职。
而就在两位分管营销和设计的高管离职一事还未冷却之时,中海人事变动名单又添两位。10月26日,中海发展宣布郭勇及阚洪波辞任公司执行董事职位。
或许,这一系列的高层变动或许并非偶然,有消息指出,中海内部其实从2014年开始掀起了一场改革,在总部层面成立战略管控委员会,由郝建民任委员会主任,同时成立专业化工程公司与营销公司。
在这场变革后,中海从原来的“六阁制”变成了“内阁制”,内阁总揽集团权力并对集团负责,大多数事情也归战略管控委员会定,由他们管理业务。这就造成了权责分离,使得运营团队压力过大。
实施总部垂直管理,某种程度上也是中海对各地方公司的高层削权。当这样的调整置于中海中建合并的语境下,也形成了中海的一轮离职潮。而这其中,成都区域早前经历过的人事震荡便是很好的佐证。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报道,早在2014年7月,任职四年多的中海地产成都公司总经理周应杰离职,而接替该职位的为原中建地产成都公司总经理雷越姝。不过在2013年年底,中海系整合开始后,雷越姝即被调往中海烟台公司,中海成都完全交由周应杰管理。
某种程度而言,这样的调整带有“降级”的意味。在兵败成都的危局下,中海才将雷越姝调回,如此调整也足以说明中海系人事融合的不易,包括曾长期负责成都营销工作的副总经理谭丽在调任昆明后选择返回成都加盟万科。
显然,整合给中海带来规模增长空间的同时,也让这家中国最富盛名之一的地产企业付出了成长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