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集团的一位前员工评价说:如果不是就职国企,宁高宁会有更大作为。在中粮人看来,他有能力、有高度,认知比其他人高出一大截,大家都听他的,不会产生派系斗争;他为人公正,华润的老部下、中粮人都佩服他。在任志强、刘晓光、黄铁鹰这些老朋友眼中,宁高宁身上有江湖气的一面,但他又深谙规则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央企的大门之内。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央企职业经理人的旗帜人物、主政中粮集团长达11年的宁高宁功未成、身已退。
2016年1月,离开中粮到中化,又一次成为“空降兵”。宁高宁曾经说“企业的空降兵,无论是哪个层面上的,都会是一件很尴尬的事”,在中粮11年没有画完的圈,他要在中化接替前任刘德树,画后者没有画完的圈。
王石曾说,宁高宁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推动国有企业向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方向变革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这是宁高宁需要面临职业命运,在政府主导的企业变革和市场化冲击的力量平衡中,他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在华润18年、中粮11年,每一次空降都是对其职业成就的一次“租断”。
宁氏中粮
“他(宁高宁)来中粮的时候,中粮开会还是老国企做派,台上是主席台,领导坐一排讲话,台下员工听,他来了之后,就直接把主席台撤了。”前述曾在中粮集团就职的人士透露,“开经理人年会(中粮集团最重要的会议),分组讨论,每个组最后呈现结果,到了谁,谁上去分享PPT,宁高宁点评,不能念稿子,肯定不会出现一个领导拿几十页稿子从头念到尾的事儿。”
一个小的细节可以反映宁高宁对中粮集团的文化再造。中粮人甚至把他称为“心中的大神”,不惜把“有思想、懂战略、擅长资本运作,一身正气的掌门人”这些最高评价全部给予了宁高宁。
2015年底,突然传出宁高宁将被调离中粮集团的消息,“对中粮是一个大的损失”,“上头的意思琢磨不透”,“在体制内真是浪费了”,这个“意外”引起了中粮内部的一系列反应。在1月6日宁高宁正式离任的那一天,中粮集团的官方账号上只发布了一篇简短的快讯,和中化集团送别刘德树形成鲜明对比。
2004年12月,宁高宁在中粮集团上任。在此之前中粮集团已经开始一系列调整,1999年中粮开始重组、改制,在香港整体上市;2001年中粮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中粮国际”和“鹏利国际”宣布重组,两年后“鹏利国际”“私有化”退市;2004年9月,在宁高宁上任之前的3个月,中粮与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实行重组。
但这一阶段中粮集团的调整重心在内部重组上,仅有的国际化动作是先后和英国商联保险有限公司、美国怡安保险集团成立合资公司进军金融领域。在中国国际化大门打开之后,负责粮食安全的中粮集团必须进行市场化改制,获得独立生存的能力,并兼具国际化视野。
一方面这位“中国摩根”继续他在华润就表现出来的大手笔并购偏好。2005年6月中粮全面重组新疆屯河投资股份有限公司;9月中粮重组四方糖业(集团)有限公司;11月收购华润生化、华润酒精、华润酿酒和吉林燃料乙醇;11月入股“深圳市宝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后来的中粮地产),成为第一大股东。2006年1月,中粮整体收购新疆塔原红花有限公司;3月合并中谷粮油集团;12月控股丰原生化。以后后来的入驻五谷道场、61亿港元投资蒙牛,中粮集团的资产规模迅速增长。
仅仅通过并购做大,僵而不活在市场化之后已经难以为继,所以中粮的内部产业链整合也同步进行。“中粮过去垄断,市场放开后,必须有附加值、技术含量、成本效率的公司才能维持正常运转,”“比方说过去中粮做玉米进出口,买卖结束就完成了。现在玉米买进来后,要加工做成淀粉、糖、酒精、乳酸、氨基酸等等,还有玉米油,加工完成后产品附加值增加。”宁高宁要求所有的原料进入中粮一定要变成一个产品再出来。
宁高宁在中粮集团内部推行“阳光行动”,国企常见的“论资排辈”、“讲关系”、“安插亲信”、按部门功能和领导来往是否密切评价重要程度被清扫,“小总部、大业务”、“智能部门为业务部门服务”这样的市场化导向构架建立;对员工论功行赏,不再是看脸行赏。
“在中粮11年,用个人的魅力和气质改变了一个传统国企”,一位中粮集团内部人士这样归结宁高宁的作用。
黄铁鹰是最了解宁高宁的人之一,他对宁高宁并购动作的评价是,“它不仅需要国际视角的战略眼光和商业联系,还需要企业家的胆识和操作能力”。1993年黄铁鹰被宁高宁安排去收购雪花啤酒的时候,他不知道怎么报价,宁高宁的要求只有“计算公司价值的方法很多,我也不知道哪种适合这个交易,反正你必须算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钱。”市场化并购几乎一片空白的年代,双方接受了一个报价计算原则错误的价格,把华润送上了中国第一大啤酒公司的宝座。宁高宁关心的是那个“圈”怎么画。
但宁高宁还会强调管理思想的穿透力,比如他欣赏通用电气公司,通用内部“人们想的一样,说的一样,努力的方向也一样”,通用的员工“对通用电气的过去、现在、未来的看法,都用惊人的统一用语。”宁高宁开始在中粮推行“忠良文化”。
王石评价说,“最吸引我的不是‘中国摩根’……从团队第一、集体力量、凝聚人心开始,营造一个环境,营造一个文化,来推动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改革和优化。宁高宁在这方面的探索,对我颇有启发。”
有人认为宁高宁“亏了”,他本可以是“藏獒”,却成为国企的“看门狗”。宁高宁自喻为“国企放牛娃”,他还批评那些人说“你们这些人批评得很厉害,你们孩子毕业了会到政府、国企工作吗?都不会,你们都去外企、留在美国了,回来再骂中国,那么中国怎么办呢?中国谁来搞呢?”
所以,他不置一词,再次成为一个“空降兵”。这一次,他58岁了。中粮的员工在朋友圈爆料,离开那天,宁高宁泣不成声。宁高宁说,在中粮11年他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任志强说,“在任何时候(宁高宁)都绝不会随着你的思路去跑,他一定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他会从多方面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他常常想的和你想的是不一样的。他也经常告诉我们,你们想到的东西可能和他想的是兵分两路。”
就在宁高宁离开中粮的当天,中粮地产宣布6.11亿元收购中国食品持有的 Prized Developments Limit100%的股权和债权,后者间接持有中粮食品金帝(深圳)有限公司100%的股权。
宁高宁在中粮留下的势能仍会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