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作为国内“院线第一股”的万达院线上市整整一周年。截至发稿,万达院线市值高达1052亿元,相较上市之初的市值增涨了近10倍,已经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院线公司。
在2015年年初的万达年会上,王健林专门表扬了万达院线:“特别要表扬万达院线善于互联网思维,线上收入同比增长201%,会员消费收入占比超过70%。这两个指标我非常看重,希望将来院线更多收入来自线上,这样成本更低;同时将会员消费占比提高到80%以上,彻底减少随机消费,使运营更安全稳健。”
一家电影放映终端公司,何以做到市值千亿?
在曾茂军看来,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非常好,同时万达院线也抓住了这个机会。2015年万达院线的单银幕产出比2014年有15%以上的提升,其中很多已经下行到三四线,四五线城市,上座率达到24.3%,比2014年提升了10%左右。
据悉,万达院线的目标是准备五年以内银幕数的市场占比至少超过10%。其中,2016年新建电影院不少于77个,另外还有一些收购。银幕会新增1000块,其中起码有二三百块以上的收购。在2020年,万达广场将要开到500家,2025年开到1000家。
2016依旧买买买,“有足够的现金”,重点在国内
截至2015年底,万达院线已开业影院数为292家,银幕总量为2557块,连续七年领跑院线行业市场份额。在这背后,也是万达院线在2015年的大举收购兼并。“万达院线要利用自身在资本市场的优势,加大对国内院线并购。”正如王健林在年会上透露的一样,万达院线在2016年的节奏依旧是买买买。
曾茂军称,“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并购是必须要走的路,一方面可以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可以快速进入一些没有走过的领域。”比如2015年万达并购了影时尚,万达很快发展了电影整合营销、广告,以及好莱坞的影片投资。同时,万达院线收购的澳大利亚电影院线运营商hoyts已成为万达子公司,正式并入财务报表。
据曾茂军透露,在万达院线的市场收购方面,2016年的重点会放在国内市场。因为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因此目前在电影方面中国的投资回报率最高,所以万达院线首要把精力放在国内。国外市场方面,相对欧美,包括日本、韩国这些发达国家,电影市场都很稳定。“你什么时候去买都是这个价格,不会跑,盈利状况不会有大幅度的提升和下降,所以跟国内不同。”
对于2016年的收购预算,曾茂军称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字,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第一,万达手上有足够的现金,第二,万达院线是上市公司,有很多基金随时准备万达院线对他们定向增发,很多资本商都在翘首以盼。”
要想一直成为这个行业的老大,就必须要不停的发展,而发展要么是自己建,要么就自己买。而通过收购,无疑是最快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最近火热的VR方面,万达也在进行一些新的尝试。“万达的特点是会寻求行业里面最优秀的企业来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所以我们跟几个高科技公司都在谈,包括intel、华为以及中科院的一些单位等等。”
至于是否有投资甚至并购VR公司的计划,曾茂军回应:“对于高新技术来说,我们会把握未来几年在行业里面的趋势,以及公司在行业里面的地位。当知道这个公司在行业里面数一数二,那么我们才会去并购。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技术方面,并购一些落后的公司很容易被淘汰掉。”
票房收入比例降至50%以下,完成“生态型公司”转型
为了巩固行业老大的宝座,万达院线除了买买买,还有转型——从一个电影放映终端向电影服务生态型公司的转型。
据曾茂军透露,万达院线在谋求转型方面,眼下更为关注的是非票房的收入占比。在这方面,中国与美国相比有很大的差异。美国电影非票房收入基本上占40—50%,而中国是8-12%,其中万达院线是20-25%。
依据万达披露的数据,2015年万达院线全年收入80亿元,票房收入达到63亿元,即非票房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21.25%。同时,万达院线在近几年的非票房收入比例正呈现逐年递增的状态,曾茂军认为,在并购影时尚之后,也算是增加了非票房的收入,因此万达在2016年会比2015年有更大幅度的提升。
就像万达提出万达转型做轻资产的标准是万达房地产收入占比要低于50%一样,当票房收入比例降至50%以下就说明万达院线也完成了彻底转型。
曾茂军认为,电影本身也是服务业,电影院不仅仅是放电影的场所,更多的是社交的场所,未来我们在电影院里就会看到更多的咖啡厅、互动娱乐的厅,万达院线也会有更多的非票房收入。
虽然在未来一两年万达院线的收入还是会以电影票房为主,但是非票房收入,包括卖品、衍生品以及大客户整合营销的收入都会有快速的提升。
万达院线从传统电影院的放映商转化成为一个提供电影生活服务平台的提供商,其实未来在生态圈里面的交易会有很多,这才是资本市场对万达院线看好的原因。
好电影为何没排片?排片过高反而影响口碑发酵
曾茂军指出,万达院线对于电影排片的标准主要分三点依据:第一,万达院线后台的关于观众对于影片的期待值数据;第二,电影点映场后的口碑;第三,同档期影片数量,比如2015年春节有7部电影,那么没有一部的排片可能达到30-40%。
“从影院的角度来讲我们是给观众服务的,观众想看的电影我们自然排的多。同时,观众看得多,我们收益也好。”有些电影就是比较文艺的电影,也许是小众的,其实未必适合在大银幕上放,因此万达院线在未来1-2年也有做艺术厅的打算,随着中国银幕越来越多,类型片也会逐步地分放,中国的放映也会更科学。
至于为什么会有一些好片子反而没有排片的现象,曾茂军解释称,对于一些口碑型的电影来说,需要口碑发酵,观众往往不会选择第一时间去看,而是听很多人都说这个电影好的时候才会走进电影院看。“如果它不是粉丝型的电影,一开始给它排片很高,比如说50%,这时候你会发现上座率很差,整个电影厅里面才几十人,观众第一感觉就不好,反而会影响口碑。”
详细来讲,在排片上,万达院线拥有一套动态模型。“我们是上下结合,首先总部给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的来源是各种网站上搜索到的各类指数,通过指数会推断影片票房大概在多少量级,我们会把指导意见下达各个影区,然后他们结合地方特色进行调整。”
比如,《夏洛特烦恼》在东北地区的排名一定会很高,在广州会很低,而粤语的电影在广州的受众群就非常高,而广东人和上海人对于北京的喜剧电影往往是看不懂的,这是影城的地域分析。
从类型上来讲,恐怖片有两个城市的排名比例非常高,一个是大同,一个是天津。尤其是大同特别明显,不管多么小众的恐怖片都很多看,时间越晚排名比例越高,每次一看恐怖片他们都觉得不够恐怖。
5000万会员支撑的大数据模型,更甚于互联网公司的票房预测
曾茂军肯定地说,万达院线的票房预测准确率非常高,“零点场数据出来后,我们的预测准确率大概可以达到90%以上。关于排片比例,我们会给一个范围,然后每个影城会根据本地市场情况做出动态的调整。”当然,如果调整比例小,由影城决定,调整比较大就由公司决策委员会,根据历史数据等综合因素统一决定。
曾茂军称,在预测票房方面,万达院线一直有动态调整的模型,但是互联网公司的票房预测往往不准确。在他看来,电影是个创意产业,创意产业就是不可能用一个简单的模型能够全部概括。
曾茂军介绍称,目前万达院线有超过5000万的会员,所有第三方电商平台的数据必须通过万达院线的会员管理系统,才能通过其中的座位数出票,万达院线并不会给电商开裸接口。因此,票务的主动权依然在实体院线手中。
以万达院线目前经营的规模,其电商的交易已经相当于一个中等以上规模的互联网公司的交易。据悉,2015年万达院线购票人次超过1.5亿人次,其中现场大概有30%多的购票,线上购票在65%以上,线上购票人次超过了1.2亿人次,虽然收入规模不是很大,但交易的人次除了BAT和京东以外,恐怕在国内再找不到其他的互联网公司。而这背后,是比互联网公司更接近用户的数据库。
除了排片,最近电影的点映也成为了业内关注的焦点。点映作为电影营销的试金石,从好莱坞发展起来,但曾茂军认为,中国的点映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有些变味,很多点映只是为了抢票房,成为一种不良性的竞争。
“比如,明天当一部电影将要上映的时候另一部后面的电影突然把档期提前到了同一天,而你今天这样做了下次他就会这样做。”然而好莱坞并不是这样,都会提前公布档期。比如迪斯尼都会定未来3-5年的档期,观众和营销活动都是按照这个规律,这对行业的发展来讲是相对良性的,“点到为止才是点映,不是一点就开一天、两天,那叫提前上映。”
不过,曾茂军认为,在未来,中国电影市场的点映依然会趋于良性。目前不规范的点映是因为中国的上游企业太多,有很多都是新成立的,公司规模都不大,因此当下这部电影一旦投资失败,那么整个公司可能就会关门,所以大家才会玩命,先保证自己活下来。但美国主要的电影公司就是六大,竞争相对良性,都是约定俗成,其他独立的相对来说比较少,因此要比中国的游戏规则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