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董事局主席王石日前在新疆“天山峰会2016”的演讲中表示,万科是个混合所有制企业,但一直都是国有股作为第一大股东,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会是,并强调不欢迎民营企业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作为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民营股东之一,王石说出这样的话,确实让人感到震惊,也难以理解。要知道,从80年代初温州率先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现在,已经30多年时间。期间,不仅个体私营经济经历了从以个体工商户为主到个体私营经济并存,以私营企业为主体,再到掀起国有企业改革热潮,地方多数国有企业都改制成了股份制企业和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一,甚至已经超过了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那么,为什么还如此不招人待见,让王石这么排斥民营企业呢?
很显然,王石的观点,既是主观意识的反映,也有客观现实的写照,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既是个体环境的表现,也是整体环境的体现。在中国的现实生活中,民营企业到底居于什么样的地位,有多大的生存空间,社会各个层面对民营企业到底是怎样认识和看待的,都是非常现实而严峻的问题。
事实上,虽然王石贵为万科的民营股东,其薪酬等也不需要受到国有企业的种种政策限制,不需要接受来自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强制干预。因此,王石经常能够享受国有企业老总想都不敢想的高年薪,可以购买国有企业老总不允许购买的高档轿车,可以享受各种企业分红。但是,却从未放弃过国有企业老总那种优越感,时常用国企老总甚至比国企老总还要高的身份去参加各种活动、接受各种礼遇、享受各种政治待遇、发表各种高调的观点。毫无疑问,这也是当下中国政商关系的一种表现,一种比一般政商关系更加具有影响力、号召力和生存力的政商关系。
曾几何时,当社会上对国有企业口诛笔伐,私有化的观点有一定市场时,王石也曾对国有企业有过这样或那样的批评,且在发展过程中,更多的还是按照民营企业的机制运行,而不是国有企业的运行机制。那么,又为何要对民营企业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如此反感呢?
可以肯定,王石这样说,或者这样做,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想依靠国企这棵大树。毕竟,王石的产业不同于华为、中信等,并没有什么核心技术,所具有的和需要的,主要还是各种关系,各种能够给他带来巨额利益的合作者。更重要的,一旦国有成了最大股东,其在与地方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打交道过程中,就不需要承受很大的政治压力。譬如土地价格便宜一些、产权转让价格压低一些、给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一些、各种费用少收一些、政策口子多开一些等,就都可以因为国有股东是第一大股东而避免产生政治责任、政治影响,就可以非常自然而没有风险地占有更多民营企业所不能占有的利益。
不仅如此,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要加快。在王石的眼里,或者他这么多年来的经验积累,如果是国有企业为最大股东,其在“走出去”过程中,自然也会比纯民营企业或民营为第一大股东的企业享有更多的便利。尤其像万科这样的非制造业企业,靠着国有企业这棵大树,获得的利益一定会比纯民营企业多得多。只要王石不想把企业变成自己一个人的,靠上了国有企业的大树,利益一定会源源不断。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相当高,其对经济的贡献率也达到了很高的比例。但是,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和影响并没有明显提高,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仍然为国有经济完全垄断和控制,民营经济要想进入这些领域,如果没有国有伙伴的相伴,是很难进入的。除非企业自身的技术和市场竞争力已经到了令国有企业不敢轻视、国际同行也要让三分的地步,如华为。否则,就不可能有很高的地位。更何况,万科是以“房”为主的企业,根本不可能像华为那样具有“国家意志”,具有国际竞争力优势。那么,依靠和依赖国有企业,远离与自己一样的民营企业,就是最有价值的选择。
也许,面对这样的格局,以王石个人的力量,也是无能为力的,只能随波逐流。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和想法去做。但是,决不要用伤害“同类”的方式,用与身份不相符的语言去刺激民营企业、民营经济。
眼下,正在全面启动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其中,商业类国企将按照市场化要求,引进包括民营资本在内的各种所有制资本。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民营资本将多了一个可以布局的空间和平台,国有企业也将面临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良好机遇。如果王石及其万科都不能容忍民营企业、民营资本,都想国有资本控股或成为第一大股东。那么,国有企业改革还怎么能够放得更开,能够让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到目前被国有完全控制的领域呢?显然,这是对正在全面启动的国有企业改革是不利的。
我们并不认为,民营资本为最大股东的企业就没有市场竞争力,也不认为民营资本为最大股东的企业不能“走出去”,更不能认为这些企业不能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作用。民营资本能不能控大股,关键要看企业的股权结构,看企业到底用怎样的方式管理,看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思维。如果是一家真正的市场化企业,应当能够容忍各种股东的进入。除非股东本身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否则,决不能用资本的性质来决定和衡量。
必须承认,王石抛出这样的观点,除了其个人对国有还有很重的情节之外,更主要的还是企业的底气不足,不敢按照市场化要求对企业进行更加有效的股权结构改造。同时,对个人在企业的地位会不会受到威胁缺少信心。因为,国有资本的进入,对王石等管理者是不会采取“排挤”手段的,他们所需要的是业绩,有业绩什么都好说。就算董事长是国有股东的,真正的经营决策权还是会掌握在王石等管理层手中。相反,民营资本进入以后,一切可能就要推倒重来。即便有承诺,最终也会不兑现。如平安信托介入上海家化以后,就必须对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手段进行改造和改革,最终导致双方彻底翻脸。所以,王石反对民营资本成为企业第一大股东,更多地还是从自身利益考虑的。
中国的企业,何时才能从行政化步入市场化,从家庭制进入公司制,从传统的管理方式转向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模式,还需要时间的考验和实践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