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万达以35亿美元收购美国传奇影业引发业内震荡,万达曾以26亿美元并购全球第二大院线集团AMC。目前万达此次收购传奇影业也使得中国企业进军好莱坞的话题引发业内关注。但高调进军美国的不止万达一家,早在2015年10月8日,乐视影业就以2亿美元的战略基金在洛杉矶成立子公司,开辟好莱坞市场,表示建立了北洛硅线,并在美国电影交易会AFM期间公布了“6+13”的重磅全球化项目,确定研发+合拍的这种面向全球化市场的项目运营。而乐视万达影业为何纷纷进军实力远胜于自己的美国市场?
乐视生态进军好莱坞或缺乏落地的土壤 但却是一个很好的资本故事
先谈乐视。目前乐视在洛杉矶与硅谷都建立了美国子公司,成立了影视基地,一个隶属乐视影业,负责影视剧制作和版权购买,另一个偏向硬件的技术研发以及云平台搭建等,另外是乐视还投资了总额高达1.5亿美金的中美合拍片《长城》以及9部与好莱坞共同开发的电影,这是是乐视在为获取海外电影发行权乃至联合出品方面下的一步棋。
乐视未来为进军美国市场可能还会有后续动作,早在2014年8月,贾跃亭就高调宣布,其为海外战略准备了7.3亿美元的战略资金,在未来实现出品和发行数量翻番是乐视影业的愿景。乐视更大野心还在于,曾表示要将乐视模式复制到美国,我们知道,乐视在国内的生态模式是“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模式,在国内市场,乐视依赖这种模式实现了多个终端的打通,打通电影的线上、线下,通过制造、推广、IP衍生将一部电影价值放大。而“一定三导”、“七屏联动”等概念也是张昭及其团队梳理出的一种基于国内市场的商业模式。
但若要复制到海外,尤其是美国市场,但这种模式面临的困难可能是在美国缺乏落地的土壤。在中国,乐视影业注入乐视网,可以通过乐视电视、乐视手机、乐视网、乐视影业等多个终端与平台实现电影价值的最大化,但在美国市场,乐视需要内容、UI、平台、硬件的整体推进,需要解决诸多专利与授权的问题,也就是说,在较长的一段时间,乐视在美国市场缺乏各种落地的终端与内容平台的支撑,加之乐视在美国也是一个全新的品牌,用户认知有待形成,而美国用户的观影习惯也不一样,另一方面,乐视的各种硬件终端在美国都有替代品。
也就是说,乐视可能需要推动自身内容与美国主流终端与平台的布局与合作并培育用户习惯,由于缺乏类似于国内对自身内容平台生态的掌控力,乐视模式复制到美国的难度可想而知。但乐视影业并入到乐视之后,需要有新的资本故事为乐视网的估值增加筹码,乐视影业进军好莱坞也是一个很好的资本故事。
万达大手笔收购策略:或源于“去地产化”以及如何抬升股价的焦虑
当然,进军美国的中国资本并非仅仅乐视影业一家。早前包括中影、万达、华谊兄弟、湖南电广、DMG等公司都或以合拍的形式、或以成立海外子公司的方法涉足好莱坞。而与乐视这种成立子公司与合拍的形式进入美国市场不同的是,万达的策略就是收购。日前万达以35亿美元收购传奇影业引发业内关注。传奇影业曾推出过《侏罗纪世界》、《哥斯拉》和《蝙蝠侠:黑暗骑士》等大片,主要从事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的投资、制作、发行,营销宣传,而此前万达也曾以26亿美元并购全球第二大院线集团AMC。可以看出,万达同样是有野心的,这种野心也源于万达的焦虑,目前经济下行,楼市整体呈现低迷,所以万达要在地产外寻找一个新的增长点。王健林在2015年曾对外透露,希望三到五年之内把‘地产’二字去掉,变成商业发展公司或者商业服务公司”目前看来,万达大力收购影视公司发展影视娱乐也是去地产化的转型。另外也有说法是,万达影业近期就要冲击IPO,这个时候收购传奇影业,或可以抬高股价,为推动万达的市值空间增加了筹码。
乐视万达影业进军好莱坞:打破配额限制引进内容或是核心需求
乐视万达纷纷或收购或合拍等形式走出去,也意味着中国影业资本与好莱坞形成某种利益的合谋。于好莱坞而言,与中国电影资本合作有诸多好处,中国市场已经是除北美本土之外最大的市场,并且在日益增长,未来有可能会成为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这对于好莱坞而言是一块巨大的肥肉,但这块肥肉却一直受限于进口片配额(每年仅限引入30多部外国片)的限制,导致好莱坞电影在中国市场攫取票房有限,但若与中国民营企业达成资本、制片等多个层面上的深入合作,则相当于建立了一个通向中国市场的绿色通道。根据电影总局的规定,中美合拍片经官方认定后,可以享受国产影片待遇,按照发行方43%的比例与院线进行分账,而不用按照进口片25%的分账比例。
所以归根结底,中国资本包括万达与乐视影业向好莱坞进军,更多的目标是引进内容,比如乐视影业可通过合拍片的形式,打破配额限制的电影引进制度,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出口转内销,达成中国影视公司与好莱坞共同分利的格局。某种程度上来说,好莱坞的获得的好处要大于中国电影资本的好处,好莱坞可以更好的攫取整个中国市场的票房,也会进一步蚕食国产电影票房,当然这也是一种鲶鱼效应,激发国内电影市场不断推出更优秀的电影产品来与之竞争。
但针对万达的这起收购,据业内透露,传奇的项目很多并不拥有版权,只是出品方。传奇掌握的IP也不能和华纳、派拉蒙等相提并论。所以某种程度看,万达的收购很可能与其对内容的核心需求不匹配,可能并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万达此次并购的风险也在于,并购并不一定意味着股价的飙升,并购失利告吹的电影公司也不在少数。比如,1989年,索尼斥资32亿美元收购好莱坞八大之一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日本索尼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曾因文化冲突、管理不善等问题亏损30多亿美元。1990年,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的松下公司豪掷66亿美元收购了环球影城(Universal Studios)的母公司MCA,然而,由于与挥霍无度的好莱坞经理人之间存在文化冲突,5年后,松下公司以57亿美元的价格将MCA公司80%的股份卖给了Seagram公司,2006年又将剩余股份作价11.5亿美元卖给了Seagram。所以说,针对好莱坞电影公司的收购失败案例已有前车之鉴,有时候收购并不能优势互补,甚至会成为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