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巴菲特股东大会适逢“50周年”的纪念,吸引了全球超过4万人前来参会,来自上海浙商实业集团的董事长俞凌雄是其中之一,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在会后受到了巴菲特的亲自接见。浙商实业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在于敢从根本和骨子里创新。也因此在2015年获得“最佳商业模式奖”,由《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日报》共同主办的2015年最佳商业模式评选活动。
总部位于上海的浙商实业集团,是一家全球化战略投资集团,事业涵盖金融、互联网、教育等领域,8年来创立了近百家子公司,拥有近5000名员工。
浙商实业为何能取得颇为亮眼的成绩,俞凌雄如是解释:“能成大事者一定要踏上时代的节拍。”
起点:构建教育生态圈
2007年末,俞凌雄在上海创办浙商实业(当时名为上海汇聚投资有限公司),回忆起创业初期,他说:“最早的定位和盈利模式就是企业家学习。”
选择这个创业方向,是因为他发现企业家普遍的两大痛点:自身修炼不足以及团队的执行能力和学习能力不够。“我们知道,企业要成功,核心还在于老板,改革开放30多年来,第一批50后、60后、70后中小企业家们正渴望学习、提升,我们就抓住了这个契机。”彼时,浙商实业推出了各类企业家提升自己的产品,秉承成为学习良伴的信念,浙商实业打造起了一个中国企业家教育生态圈,三年内已经发展成行业领军型企业。
不过,教育平台只是浙商实业的基础入口,一方面俞凌雄在持续不断升级师资、进化企业课程,另一方面,随着资源整合通道的日渐成熟,浙商实业建立金融为核心,互联网、教育为两翼辅助的战略体系,将拥有的企业家资源导流到各个平台上,形成各种多元生态圈,彼此互动、彼此延伸。
大势:金融生态基因式剧变
浙商实业为千万企业家打开新商业的大门,那它又如何定义自己的未来?
俞凌雄分析认为,目前整个金融生态正在发生基因式剧变,其生长空间将大大超出人们的想象。
过去10多年,中国金融业在改革、开放和人口三大红利的驱动下,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取得了快速稳健的发展,金融资产和利润大幅增长。但中国金融体系仍面临一些问题,比如需求和供给不匹配,传统金融机构的高门槛不能满足广大用户的金融需求。
而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壁垒和封闭性被打破,资源被进一步整合,形成高效统一、清晰可信的虚拟资源,金融在新技术的赋能之下呈现出空前的活力。
在此大背景下,浙商实业洞察到当中的机会,启动了金融大生态系统战略:
首先,浙商实业通过持续推出相应的金融产品、服务及模式,把传统产业中的闲置资产引入到投资领域,将中国千万企业家改变为投资家和金融家。
其次,借势全球资源,支持和帮助中国中小企业建立、发展、扩张他们的业务。
第三,通过发展互联网金融,将产业化、场景化、个性化等应用到各领域,如理财、众筹、支付等。
第四,通过超级孵化平台,孵化潜力大的公司。同时,通过入股、并购等,建立一个包括银行、保险、券商等在内的全方位立体化的体系。
升级:金融生态持续进化
在探索中国金融新生态的过程中,阿里巴巴、腾讯、复星集团等一批嗅觉敏锐的企业都纷纷大胆跨界。俞凌雄认为:“跨界并非是赤手空拳进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有优势、有想法,有打法,才能玩得转,玩得赢。”浙商实业将集团原有的10万多企业家资源平台优势与新金融结合起来,孵化中国企业家跨越式转型,试图驱动中国资本生态进化。
中国市场上活跃着数千万家中小企业,然而因不懂资本,很多优秀的企业面临无法扩大规模的困境,有的甚至因为资金问题而破产。“传统企业的老板不懂资本,我们教他并购、融资、上市,同时也提供产品,让他们来投资。”俞凌雄说,企业家需求是中心,希望借此帮助千万中国企业家实现转型。
当然,这个过程中,对于浙商实业自身能力的考验不容忽视。“对我们来说最大的难点还是人才,要以金融立足,就需要吸纳产品性人才。”俞凌雄也意识到,要补齐短板,最好的方法就是寻找这个行业内最好的伙伴一起合作,取长补短。
俞凌雄希望将浙商实业真正打造成一个战略投资集团,在整个金融产业链全方位布局:一级市场、二级市场、股权投资、一级半市场,全部介入,包括高收益的量化对冲基金。接下来,券商、银行、保险公司都是浙商实业未来金融领域的一分子,俞凌雄为浙商实业定下的目标是,在5年内发展成3000亿到5000亿规模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