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中国奢侈品外流严重加剧 95%品牌将策略性关店

   2016-03-16 10000

  今年3月2日,春寒料峭之际,顶级奢侈品品牌Louis Vuitton正式关闭了其位于上海力宝广场的店面。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奢侈品牌,LV到底在打什么算盘?事实上,早在去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的颓势就已显山露水,降价、打折促销、关店等行为此起彼伏,亦在宣告该行业的寒冬伊始。

  在LV关闭上海门店之后,唱衰奢侈品市场的声音不绝于耳。奢侈品的未来走向如何?它们将如何应对这波浪潮?近日,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2015年中国奢侈品报告》撰写人周婷博士接受记者的专访。周婷博士曾担任对外经贸大学奢侈品研究中心副教授,该研究中心于2007年12月成立,为国内首个奢侈品管理与服务的学术研究与基础人才培养机构。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由周婷领导的财富品质研究院每年都会定期发布的该年度中国奢侈品研究报告,均引发业内与全社会的诸多关注。

  “95%品牌将策略性关店”

  去年3月,Chanel在中国大陆官方售价下降20%。不久后,Prada在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降价。5月,Gucci在中国多地五折促销。去年冬天,LV宣布关闭其在广州、哈尔滨和乌鲁木齐的三家门店。

  据财富品质研究院统计,在2015年,83%的奢侈品牌在中国有各种形式的关店行为,在过去几年,Prada 在中国关了16家门店,Chanel关了11家门店,Burberry关了3家门店。

  记者:你怎么看待作为奢侈品牌标杆的LV的一系列关店潮?

  周婷:所谓的奢侈品牌关店潮是在三年前开始的,当时奢侈品市场整个发展态势已开始出现下滑趋势了,当时已不像2010年、2011年、2012年那样高速增长了,很多门店的经营出现一些萎靡状态。奢侈品的消费也处于一个消费者升级的阶段,那时中国的出境游大举开始,奢侈品的购买信息可从各个渠道获得,购买渠道也越来越便利,他们会发现,中国的奢侈品价格跟国外的价格差距非常大,而且在服务和体验方面也存在差距。从那时开始,中国奢侈品的外流开始严重加剧,中国人开始不怎么在国内买了。

  还有一个状态,一些核心奢侈品消费者也开始快速离开一线大牌。这些奢侈品大牌经过近年的发展,过度的广告、过度地开门店,包括假货也是泛滥成灾,这些都引起了奢侈品核心消费者的厌恶,他们去LOGO、去品牌化,他们不想要这些大牌来炫耀了,他们需要的是个性化和多元化,趋势非常明显。

  这些对大牌的经营影响是比较大的,由于经营业绩不好,从2013年开始,它们开始关闭一些经营不好、运营成本比较高的店,那时它们的目的相对单一。

  记者:事实上,你们在2013年出具的中国奢侈品报告中,就已明确提出,在未来3至5年内,中国奢侈品牌将迎来大规模衰退。现在,这个预言被验证了。“关店潮”在短期内非但不会被终结,相反,可能是一个开始。

  周婷:我们预测,今年将有95%的奢侈品牌选择策略性关店。就是说,关店是它们的一个主动布局,它们也在谋求新的发展模式,特别是要大举进军电子商务,去发展O2O业态,重塑它的现代门店系统,重新调整它的价格体系以及做信息化系统建设、电子商务的线上准备,形成一个完整的业态模式。

  这几年它不是单一关店行为,你还会看到它的调价等行为,比如LV,去年也在新开门店,关掉几个经营不好的店,或者把几个小体量的店合并成3000到4000平方米的大店,增加产品供应种类、增加服务和体验功能,甚至把这个门店打造成服务、体验中心以及做线上业务的客户提货中心。所以它的功能是有极大改造的,体量也会升级变化。

  另外,它们还是会根据其发展目标,在一些地方开新的店面。毕竟中国二三线城市还不是那么(发展)到位,在一些好的城市或尚未布局到的城市,它们还是会选择开店。

  所以这不是一个单一关店的行为,这是一个策略性关店。它一方面做老店的升级改造,另一方面还是做新店的布局,做价格体系、产品供应能力的调整,同时结合它的线上布局步骤。这是一个主动的策略。

  我觉得,至少对于LV来讲,它的这一举动其实是一种积极的应对,它也看到了市场以及消费者的变化,通过这样大胆的调整来应对新的发展阶段,应对“90后”的时尚消费者,他们在线上更注重体验和服务,这也是为了迎合未来发展需求的一种策略改变。作为行业标杆,这种做法还是值得同行业去借鉴和学习的。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1000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