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托管资产规模将近400亿元,包含了五矿集团现阶段跟房地产有关的资产和业务,这次梳理做得比较彻底,五矿集团将不会再做新增的房地产业务。”
观点地产网 在五矿与中冶的央企整合浮出水面之前,五矿集团内部的地产业务整合也随着战略的重新梳理有了更具象的框架。
3月18日,五矿建设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其与控股股东中国五矿及居间控股股东五矿股份订立协议。根据该协议,中国五矿及五矿股份同意将托管资产的管理事项委托予五矿建设。
五矿建设将为上述两家公司提供为期两年的管理服务,期限至2018年3月17日,固定的年度费用为3000万元。
观点地产新媒体获悉,在2015年年底,五矿集团便着手对旗下房地产开发与建设业务进行战略梳理,确定在实现业务运营平台一体化、消除内部竞争、解除业务交叉重叠及管理资源分散等问题的原则下,以五矿建设作为集团地产业务的整合平台。
此次的资产托管仅仅只是五矿集团地产整合走出的第一步。在公布整合计划的同一时间,五矿建设在另一则公告中宣布有意更名为“五矿地产”,以便更明确的反映这一上市平台的业务属性。
“现在做的第一步是托管,因为里面涉及到很多资产要进行梳理,未来如果有合适的项目,我们可能会进行收购,但目前还没有具体方案。”五矿建设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何剑波向观点地产新媒体透露。
托管集团近400亿资产
公告显示,此次五矿建设托管的资产包括中国五矿两家全资附属公司及一家非全资附属公司,以及五矿股份两家全资附属公司旗下持有的21个房地产发展项目及4个代管项目。
上述项目位于北京、天津、辽宁、山东、青海、江苏、湖南及广东,五矿建设将为这些项目提供日常管理、发展战略制定、成本控制等7项服务内容。
其中,中国五矿及五矿股份将分别承担每年300万元及2700万元的管理费用,具体而言每个房地产发展及代管项目每年费用为100万元,余下每年500万元则为建筑安装及其他业务的管理费用。
五矿建设方面表示,虽然现时中国五矿香港和五矿股份无计划向其注入托管资产,但根据是次的协议,五矿建设在有需要时可适当地处理托管资产,或将之出售。同时,其也在与中国五矿继续探讨透过注资活动以扩大及增加五矿建设资产及业务的所有可能性。
“这次托管资产规模将近400亿元,包含了五矿集团现阶段跟房地产有关的资产和业务,这次梳理做得比较彻底,五矿集团将不会再做新增的房地产业务。”
何剑波指出,五矿建设托管的25个项目既有住宅,也有商业及产业地产,包括北京的写字楼以及一些建筑工程业务,涉及到的业务相对多元化,“这对于完善五矿建设的业务以及增强整体实力大有裨益。”
五矿地产新版图
毫无疑问,现时五矿集团地产整合迈出的第一步也向外界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五矿建设将成为这家央企构建房地产业务板块的资本和管理平台。
“这次整合是五矿集团经过比较长时间研究后的成果,也是集团下了很大决心的一个举动,包括更名为五矿地产,都表明了大股东要把它作为唯一地产平台的意愿。”何剑波指出。
可以肯定的是,从托管开始,五矿建设的地产版图将迎来量的飞跃。观点地产新媒体查阅年报获悉,截至去年底,五矿建设的总资产为396亿港元,而此次托管的规模已接近400亿元,超过五矿建设的原有量级。
相比于五矿其他平台的地产业务,在此次整合之前,五矿建设多集中于一二线城市发展。于2015年,这家房企实现签约销售总额87.3亿元,同比上升16%,签约销售总楼面面积为42.3万平方米,平均售价上升14.2%至每平方米约2.07万元。
而当前,五矿建设共有十三个房地产发展项目,分布在北京、营口、廊坊、天津、南京、长沙及惠州等七个国内城市,合共可开发土地储备总楼面面积约为350万平方米。
除了集团地产业务整合带来的想象外,五矿集团与中冶的合并同样有望成为未来的五矿地产做大规模的一块“跳板”。去年12月8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中冶集团整体并入五矿集团,成为其全资子企业。
由于两家企业均涉足地产,因此房地产业务的归属问题也众说纷纭。有分析人士认为,五矿在地产发展上的表现更为进取,也许在国资委主导下的千亿央企改革中,地产业务未来划归五矿的可能性更为现实。
“两大央企整合毫无疑问在地产行业的影响力会大大增加,无论是经营实力、规模都会对当前房地产市场有非常大的影响。”
不过,何剑波则表示,五矿跟中冶的重组和整合还在进行之中,至于重组整合后,具体的业务要怎么去梳理和进一步发展,目前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方案。“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对五矿集团现有的房地产业务进行彻底的重组,而中冶的还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