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中信整合“互不买账” 凸显央企利益重组痛点

   2016-03-30 9490

  中海中信整合被指“互不买账,难真正融合”,市场认为二者合作不构成重大利好

  距离万科引入深圳地铁消息发布仅过了十余个小时,房地产行业又一项大型房企重组方案浮出水面。

  3月14日,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中海”)和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同时发布公告,宣布中海将以310亿元收购中信旗下大部分住宅项目,并向中信发行10.96亿新股作为对价,同时,中海拟将旗下部分物业组合作价61.49亿元转让给中信。

  业内惊呼,继招商地产重组后,又一场规模庞大,可以叫板万科的央企重组正汹涌而来。

  3月18日,长江商报记者致电中海地产(相关干货)集团总裁办总经理陈为强,其回复称:“公司有统一规定,目前暂不接受采访,一切以公告为准。”同日,在香港举行的2015年业绩发布会上,中海主席兼行政总裁郝建民答复记者,如果相关部门配合顺利,预计交易可以在五六个月内完成,至于整合后中海将如何调整中信人员,虽然目前还没有具体措施,但未来一定可以达成共识。

  然而,业界人士对此说辞却不买账,有分析人士指出,此番合作对二者均不构成重大利好。中信方面,在自身地产业务整合6年未果的情况下,如今只盼剥离住宅业务专注商业地产;而中海方面,经过与中建系一番伤筋动骨的整合后,如何再吸纳中信亦成为重大挑战。

  央企并购成地产“巨无霸”

  3月14日,中海发布公告,中信旗下房地产项目主要集中于内地主要城市,与其公司的业务重心与竞争优势契合。本次交易中,中海通过发行新股及转让部分资产的方式,一次性获得中信旗下颇具规模的房地产开发业务,而不动用中海的现金资源,更能提升该公司在一二线城市的土地储备。

  此番合作,中海将斥资310亿元人民币(约合370.8亿港元),向中信购入中国内地25个城市共计2400万平方米的总建筑面积物业,并将以每股27.13港元发行逾10.95亿股新股,占中海现有发行股本的11.11%。同时中海将旗下的物业组合转让给中信,作为本次交易对价的一部分。

  交易完成后,中信将持有中海10%的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其亦将在中海的董事会享有1名非执行董事的席位。而中海第一大股东中建,仍将保持51%以上的控股地位。

  时间回溯到2014年8月,中信集团借壳中信泰富实现整体上市。截至目前,中信已在30多个城市累计开发房地产项目近百个,开发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米。而中海作为中建在香港的控股子公司,1992年8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截至2015年底,中海旗下商业地产部分在建面积约600万平方米,已经运营的面积约170万平方米,其中大部分为写字楼项目。

  中海公告称,本次交易体现了公司在行业整合中抓住市场机遇的能力,未来,该公司仍将通过继续发掘行业内具有吸引力的整合机会,持续巩固并提升公司的行业领先地位。

  中信方面则表示,本交易将使公司能更专注发展商业地产,尤其是大型综合项目的开发,将使公司进一步扩大并强化在国内商业地产领域的实力。同时,通过持有中海地产约10%股权,继续分享国内住宅地产市场的发展。

  内部利益主体纷争成各自重组难题

  并购后,让业内惊叹的房企“巨无霸”逐渐浮出水面,事实上,这两家公司也刚刚分别完成各自的重组。

  对于有着地产界“黄埔军校”之称的中海而言,近年来持续的人事震荡、管理层和内部构架变动,使之内耗巨大。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曾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攘外必先安内,中海这两年都在忙总部战争,业务发展的动静不大。”

  接近中建的消息人士向媒体透露,原中建地产并入中海地产的员工,因得不到施展空间,大部分在过去两年已经离职。由此可见,整合不仅给中海带来了规模的增长,也让这家地产巨子付出了成长的代价。

  而中信的母公司中信集团,在过去6年间一直在酝酿中信地产与中信泰富的整合,以解决集团内部同业竞争的问题。不过,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

  早在2010年,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就对媒体坦言,长期来看,中信泰富和中信地产的房地产业务需要整合。当时常振明提出的策略是,“短期互相投资合作,长期整合归一”。在同年的品牌发布会上,常振明提出,由于中信泰富是香港上市公司,与中信地产的整合必须公开透明且对投资者有所交代,因此整合起来相当复杂,并非短期内可以完成。

  随后数年,整合问题成为媒体年年追问的焦点,中信集团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持续了6年之久,在这期间,两家公司一直整而不合。

  去年3月的业绩发布会上,中信副董事长王炯说:“目前存在问题是,两家公司模式和会计制度等都有不同,例如中信泰富地产属于外资公司,外资要在国内做房地产资本金要百分之百。两家公司整合过程还需要一段时间。”

  除此之外,央企中复杂的人事和利益关系,更是整合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全国房地产商会理事李骁分析称:“纳入到同一上市公司,原则上整理的难度不是太大,但央企的资产整合难度往往并不因价格或股权架构,集团内部不同的管理人和利益主体纷争,或许才是难题所在。”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949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