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地区最大的商业综合体”、“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重点商贸项目”,曾经,2013年元旦正式开业的江苏常州万和奥特莱斯购物公园坐拥诸多光环,被认为是常州又一颗璀璨的商业明珠。
3年之后,2016年3月初,澎湃新闻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该购物公园高达9成的商铺均处于空置状态,只有30多家店在正常营业,除一家外均为皮革店。
下午四点半来了第一笔生意
金坛原为常州下辖的县级市,以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乡、茅山风景区等闻名,全国百强县之一,2015年撤市设区。万和奥特莱斯购物公园位于金坛区和常州市区之间,距离金坛区城市中心的华罗庚公园直线距离约7公里。
工商登记信息显示,万和奥特莱斯由江苏万和国际商贸有限公司投资兴建,该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江玉红。
2013年1月,万和奥特莱斯正式营业。当时常州媒体发文称,万和奥特莱斯是金坛地区最大的商业综合体,当时已开业的品牌折扣店有近百家,如阿迪达斯、耐克等。
文章称,万和奥特莱斯所有品牌常年采用1-3折的销售方式,开业后,“还将逐步引进高档会所、KTV等休闲配套设施,立志打造成常武地区最大的休闲购物公园”。
2016年3月3日中午,澎湃新闻记者来到了万和奥特莱斯园区。偌大的园区内,除了卖家和保安,遇到的闲逛人士不超过十人。
园区店铺总数量超过600家,分为“欧洲名品区”、“淑女馆”等多个区域,但大部分店铺均处于空置状态,仍为毛坯房。个别店铺内有少量货品,但门上的铁锁已经上灰、生锈。
园区内,“房屋亏本转让”的广告随处可见。正常营业的商铺有30多家,集中在大门右侧的一小块区域。除了一家某运动品牌的折扣店,其余均为皮革店。
此外,大门附近的几家超市也都处于歇业状态,计划中的高档会所、KTV等也并不存在,甚至连一家面馆都没有。
下午四点半,澎湃新闻记者走进一家皮革店,购买一只皮包。皮革店老板刘某称,这是他当天的第一笔生意。
刘某自万和奥特莱斯开业后,就一直在这里经营,租金为每年六万元。刘某称,该购物公园开业时店铺就不多,很快就只剩卖皮革的了,“这个市场快不行了”。
下午五点,开始陆续有店铺打烊,购物公园很快陷入空无一人的状态。
定位有别于传统奥特莱斯
立志成为金坛地区“最大休闲购物公园”的万和奥特莱斯,为何开张3年后沦落困境?
奥特莱斯由英文“OUTLETS”直译而来,在零售商业中专指销售过季、断码名牌产品的购物中心,因此也叫做“品牌直销购物中心”。
在国内,奥特莱斯商业模式早已遍地开花。然而,万和奥特莱斯的商业模式,和国内传统的奥特莱斯商业模式有所区分。
据《中国纺织》杂志2013年《奥特莱斯的县城实验》一文,万和奥特莱斯创始人江玉红介绍称,与传统模式相比,万和奥特莱斯弱化了对名牌的追求;但与一般的批发市场相比,万和奥特莱斯又顾及了服装企业打造品牌的想法。
在江玉红看来,对于拥有完整服装产业链的金坛,万和奥特莱斯可以对入驻的本地商家进行市场的整体包装运作,打造“休闲购物+品牌孵化”的新模式。
文中称,这是一场“真正扎根县城的实验”。对江玉红而言,批发市场不是她的假想敌。她要对抗的,是“企业固有的品牌观念和周边人群的消费习惯”。
然而,如今来看,这个实验正趋于失败。
江玉红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大品牌方面,万和奥特莱斯招商情况其实还可以,一开始也招了几十家大型品牌过来。但是,由于电商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后来不少品牌都撤走了。
大品牌没留住,本地品牌也没见踪影,这导致万和奥特莱斯想重点打造的“品牌孵化”理念未能站住脚。
失败所带来的影响,除了让江玉红及其公司“身陷囹圄”,购买了万和奥特莱斯店铺的大批业主也在跟着买单。
多个业主向澎湃新闻记者反映,他们当时和万和奥特莱斯签下了售后返租的协议,如今已经到返租阶段,但并没有拿到一分钱。
金坛区政法委一位人士一直在协调业主和万和奥特莱斯之间的矛盾。他说,客观上讲,万和奥特莱斯的确存在招商失败的情况,目前项目比较萧条,和预期存在较大差距。
不伦不类的尝试?
有别于传统奥特莱斯商城的定位,让万和奥特莱斯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这样的定位是否符合市场需求?
据2010年6月《经济日报》“奥特莱斯购物中心该建在哪儿”一文,“名牌+实惠”是奥特莱斯业态必须坚持的最核心的经营本质。
当然,如果一个城市能够辐射周边多个有较高消费力的地区,即使是二三线城市,是可以考虑做奥特莱斯的。
但是,二三线城市要想建奥特莱斯,即使当地有足够的消费能力,也必须考虑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文化。其中,对国际一线品牌的认可程度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
文章还指出,为了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消费者,降低运营成本,奥特莱斯往往选址在地价较低的城市边缘地区。融入旅游和休闲元素后,如此一来,拥有私家车的中高收入人群成为了奥特莱斯的主要针对人群。
所以,金坛究竟适不适合建奥特莱斯?
从地理位置上看,万和奥特莱斯地处金坛郊区,位于金坛区、常州市、丹阳市、宜兴市交汇处,理论上够辐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周边有较高消费力的地区。
同时,经济发达的金坛当地消费能力也不差。看起来,万和奥特莱斯无论在选址还是辐射能力上,完全符合上述文章提出的奥特莱斯选址观点。
然而,正如上文所说,万和奥特莱斯并非“名牌+实惠”的经营模式,而是弱化了名牌,重点提出“本土品牌孵化”的新理念。从这个角度看,万和奥特莱斯已非纯正的奥特莱斯。
由于弱化名牌,万和奥特莱斯无法对拥有私家车的中高收入人群形成吸引力。同时,远离市区、交通不便,又无法吸引更多中低收入人群来支持本土品牌。
至少从目前来看,万和奥特莱斯的“县城实验”,陷入了尴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