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计划再建设大小城市综合体超10座 迎来大城时代

   2016-04-17 7950

  城市综合体的兴建,往往被视作一座城市迈入现代化的标志。依伴新城开发或旧城改造,株洲计划再建设大小城市综合体超过10座。此般开发规模,无疑将加速株洲的城市化进程。

  10余处综合体被纳入建设计划

  4月13日,市规划局公示了一处城市综合体规划许可信息,这座建筑位于神农城周边的泰山路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综合体进入人们的视线。光在神农城2公里半径范围内,已建成或规划布局的城市综合体及同类型建筑就有6个。

  一个更为直观的数据是,今年市重点项目中,涉及到各类城市综合体建设的项目有10余处。其中,有些是依伴重大工程或是既有城区改造而顺势打造的,如城铁株洲站、云龙站周边将配套建设的综合体;有些则属于住宅产业化项目,如北大资源理想城、东部美的城、逸都城市综合体、华晨国际商业中心等。

  不过,梳理后发现,更多的综合体是依托园区或新城开发而来的。按照项目规划,云龙新城、武广新城、枫溪新城、轨道交通科技城、新马EBD等片区综合开发,都将配套建设包含综合体在内的商业用地,以服务园区或新城产城一体的发展模式。相比既有城区,这些片区综合体的规划规模往往较大。

  事实上,市重点项目提及的综合体开发数目,并不等于城区实际待开发综合体数目,不少楼盘拟自主推出的综合体项目,并未入列此类统计。“配有城市综合体的楼盘,往往被贴上高大上的标签,这也刺激着开发商投资综合体。”业内人士保守估算,城区拟建加上既有的城市综合体,总数或将超过20个。

  将为株洲城市发展带来多重利好

  对于城区在建及规划待建的综合体规模,业内普遍持乐观态度。在株洲中原地产研究中心主管陈芝燕看来,综合体是城市人口聚集、用地紧张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也是全球城市发展的主流趋势,其在株洲尚处于成长阶段,因而有较大发展空间。

  “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快,生活工作都要求高效率,而城市综合体具备了商业、写字楼、住宅等多种功能,可满足城市居民的快节奏需求。”陈芝燕说,城市综合体具有体验式消费特征及集群效应,比起松散的街区商业模式更具优势。

  市规划设计院一位熟悉株洲市情的专家认为,应该用适度超前的眼光来看待城市综合体建设。其给出的多维分析是:到2020年,城区人口规模将达到130万到150万,城区扩容是可以预见的事实;另外,从商业发展空间来看,城市居民消费支出势必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长;而从区位因素及战略机遇上讲,株洲处在国家长江中游城市群、我省长株潭核心发展带上。这些利好,将为商贸流通及城市综合体开发带来新动力。

  该专家还指出,根据我国城市综合体发展既有规律,城市副中心的综合体占比已达到50%。从株洲城区形态来看,综合体布局可以朝各新城方向发展,引导市民向城市外围疏散,以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提高城市宜居度。比如,泰山西路就可以布局城市综合体,因为沿线已有众多楼盘启动。交房后,将逐渐形成强大的商业服务需求。

  综合体需“合理布局+错位发展”

  尽管城市综合体前景被多数人看好,但采访中也有业内人士提醒,不同城市,甚至是同一城市的不同片区,消费水平、消费文化都有差异,因此,株洲在建设城市综合体过程中,各片区应依托自身资源优势,进行合理布局;综合体建设前期,要在业态定位上做好差异化规划,以避免后期陷入同质化竞争。

  具体到株洲而言,云龙紧邻长沙,综合体开发可突破株洲辖区的惯式思维,把部分长沙的消费人群和资源吸引过来;武广新城定位为城市副中心,按照控规,辖区内大约一半用地为山体、水体和绿地。因此,其综合体开发,应打好生态环境牌;而依托城铁站场配套建设的城市综合体,应借力交通优势,形成商贸式综合体。

  另外,还有业内人士建言,城市综合体建设,要按照这座城市的发展速度,以及市场的刚性需求来确定计划。对于现在还不便于马上实施的项目,眼下不妨先抓好项目的前期策划包装,视片区成熟程度再分批建设。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795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