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湾暂停IPO:土储、规模、产品或为软肋

   2010-03-15 观点地产网2600
让星河湾暂停IPO上市之路陷入“轮回”的,不止是宏观环境的转向,可能还与其自身的经营状况有关。

  观点地产网 梁嘉欣 星河湾IPO上市之路似乎荆棘不断。近日,星河湾集团董事长黄文仔表示,星河湾再次暂停去年底启动的IPO计划。

  再度暂停IPO

  星河湾的IPO上市计划至少筹备达两年之久,但离成功却似乎总欠那么一点点运气。

  早在2008年初,星河湾就已向港交所正式递交上市申请,随后更传出正在进行上市聆讯的消息,其欲募资至多10亿美元。然而事与愿违,一场金融海啸让整个资本市场进入寒冬,星河湾的上市梦想无奈搁浅。

  为重振楼市,中央政府于2009年频频出台相关刺激楼市回暖政策,在宽松的信贷环境及土地政策的利好影响下,地产股表现雀跃,而不少房企如恒大、龙湖、花样年、佳兆业等亦顺利地叩开资本市场的大门。

  或许受此鼓舞,星河湾再次燃起了进入资本市场的热情。2009年9月26日,黄文仔在北京向媒体透露,星河湾时刻准备着上市,但“星河湾目前不着急,还需要再看看市场的动态”。

  不料,这一“看”,却让星河湾再次错过了上市的最好时机。部分城市房价的过快上涨,地王频现,让中央政府不得不连出重拳,出台相关楼市调控政策以遏制房价,市场观望情绪愈发浓烈。黄文仔自己也认为,今年的房价将会有10%的下浮空间,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受外围政策因素影响,地产股近期的表现也相对疲软,今年首个赴港IPO上市的房企亦未能给市场带来“惊喜”。摩根大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近日表示,持续的政策正常化,尤其是房地产领域的紧缩措施,将限制近期市场的上行空间,中国股市或在今年4月下旬或5月见底。

  在此大环境下,星河湾的IPO计划又一次“泡汤”。

  上市“软肋”

  不少分析人士直言,虽然现在并不是房企上市的好时机。但让星河湾暂停IPO上市之路陷入“轮回”的,不止是宏观环境的转向,可能还与其自身的经营状况有关。

  “上市公司的规模、发展潜力、回报率都是吸引股民投资的主要因素,恰恰星河湾在这几方面并未够资格”,熟悉资本市场的一名分析人士指出。

  而广州一名业内人士则表示:“相较而言,星河湾规模并不大,100亿的销售金额仅来自在售的四个楼盘。土储不足的星河湾也不被资本市场所青睐。”

  该说法并无道理。星河湾第一次准备上市,就曾有分析师表示,星河湾土地储备极少,无论品牌做得多好,土地都将限制其上市的成功。

  “香港资本市场对土地储备很看重,土储量大,证明该公司的发展前景比较好,反之,则难以估算该公司未来一年的盈利收益。”上述广州业内人士称。

  事实上,为改变土储不足的局面,星河湾近年来也在开始加快全国布局,在原有项目的基础上,拓展了山西太原项目、上海星河湾、广州星河湾第七期等项目,2010年的星河湾将会同时运作6大项目。

  对于习惯深耕细作一块地多年的星河湾,目前拥有六块土地储备,对未来6~8年的开发确实足矣,但对于上市而言,却似乎仍未达到“标准”。

  同时,靠做精品豪宅的星河湾,可能也会因产品过于单一,成为阻碍其上市的“软肋”。

  熟悉星河湾的一名地产人士对观点地产新媒体表示,投资者入市看中的不仅是该公司的发展前景,更大部分是因为较好的回报率。对于长期投资的股民来说,倘若公司租金有较为稳定的收入,那么股值及回报则相对稳定。

  他表示,尽管潘石屹的SOHO中国与星河湾一样,土地储备方面并不足够,但由于SOHO中国有一定量的商业物业,包括写字楼等等,能够靠租金赚得相应的收益。而且商业物业受宏观政策调控的影响比较少,如果经营顺利,租金的回报则比较稳定。

  但星河湾单做住宅,难以保证未来一年的开工量及销售量,时常可能会出现卖完就断货的情况,正所谓“赚一顿,吃一顿”,来年的“生计”难以预计。

  此外,由于目前中央调控的对象主要针对住宅市场,因此,住宅受政策转向的影响较大,容易形成较大的波动,股值也不稳定,难以引起投资者购买信心。

  所幸是,星河湾并未有太大的资金压力,上市的需求暂时并不是太过迫切。有分析人士表示,星河湾此番为主动暂停上市,或能给予市场信心,证明星河湾无论市道好坏都能保持资金良好的状况。同时,亦能趁现在积蓄更多的能量,加强品牌力。

标签: 资本金融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260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