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实收购中新的“麻烦事”

   2010-04-18 观点地产网8230
上实控股的收购并没有随着签订合同而一锤定音,4月16日,中新地产进一步延迟寄发通函。

  观点地产网 邓敏华 尽管上实控股距离完成收购中新地产仅一步之遥,然而却是最关键的一步。在4月16日,中新地产发布公告称,将进一步延迟寄发通函。

  对此,作为重组中新地产的主导方,上海城开的总裁倪建达在接受观点地产新媒体采访时表示,中新地产的重组将会在今年六月份完成。

  在今年1月21日,上实控股斥资27.46亿元收购中新45.2%股权,每股价格为2.32元。27.46亿港元中,11.6亿港元用来购买中新地产旧股,占中新地产经过认购股份扩大后占总股份的19.2%,再以15.86亿港元认购中新地产发行的约6.837亿新股。占经认购股份扩大后的26%,共计占中新地产经认购股份扩大后的45.2%。

  然而上实控股的收购并没有随着签订合同而一锤定音,在2月9日,上实控股发布了延迟寄发通函的公告。上实表示,由于完成之若干条件尚未达成,收购建议的条款在现阶段仍未落实,并须待完成后方可落实。

  根据上实控股的收购条件,在完成收购前月底日,中新地产集团必须拥有总额不少于30亿港元或29.46亿港元无产权负担及无限制之可自由动用现金。同时中新地产集团的贷款及债务总额不超过65亿港元或者64.5亿港元。

  另外根据4月9日中新地产公布的年报,截止到12月31日,中新地产亏损额为21亿港元,巨亏的原因在于淇澳岛项目重估亏损,其原来在账面的价值约为43.8亿元。然而经过评估,该项资产实际上是22.5亿人民币,因此确认了一项大约是20亿港元的亏损。

  截止到12月31日,中新地产的手中现金以及现金等价物也仅为16.27亿元,少于30亿港元的条件。另外,中新地产还背负约193亿元的负债,远远超过先决条件中的65亿港元。

  对此,倪建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目前正就此事与中新地产在沟通。有关中新地产复牌之后是否改名为上海城开,倪建达表示,公司对于此事还没有定论。

  有国泰君安分析师对观点地产新媒体指出:“中新地产与上实发展签约是在2月份,当时中新地产的情况已经不同于截止到12月31日年报披露的情况,同时收购是在第二季度,在这段时间之内,中新地产可以尽量还债,以便在收购日期前达到合同约定的条件。”

  在去年的12月份,中新地产一笔15亿元的债务得到重组,同时出售天津新润项目股权,补充了11.2亿港元的流动资金,除此以外,中新地产在偿还债务方面并没有实质的进展,让人不禁怀疑当初上实控股签订收购合同的时候,对于中新地产的判断过于乐观。

  一位中新地产的高管表示:“因为股权收购还没有完成,目前上实控股并没有插手中新地产的事务,而收购也一直在走流程。”

  上述国泰君安分析师对于上实收购中新则表示乐观,他指出:“尽管中新地产方面的一些先决条件还没有达到,但是上实控股不会停止收购中新,因为收购中新的价格已经很便宜了;另一方面,从这个价格来看,中新地产大股东想要卖出股权的决心是很大的,估计停下来的可能性不大。”

  “上实控股收购中新的股权之后,同时把上海城开的资产注入到中新地产中也很正常,因为从年报上可以看出,上实打算把房地产都放在中新地产里面,也就是说,房地产资产注入已经是无疑了。”该分析师表示。

  事实上,上实在收购中新45%以上的股权之后,还将履行一个强制性全面现金收购要约建议,按照保守的收购价格估计,如果全面履约的话,上实控股将要付出大约37亿港元的代价。尽管通常条件下,股东履行要约的可能性非常小。

  倪建达对于则中新地产复牌后的表现非常有信心,他表示,上实履行强制性的现金收购要约建议的成本并不会很高。

  该位接受观点地产新媒体采访的国泰君安分析师最后指:“中新地产复牌之后的表现是很难判断,毕竟它卖出的的价格这么低,几乎是停牌前价格的一半。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有上实资产注入的预期,股价应该是不错的。因为上实的资产比较优良,同时在资金上还是比较充裕。”

标签: 资本金融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823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