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京津冀都市圈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913.42亿元,保持了13.7%的高速增长,圈内各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快速增长。京津冀都市圈200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平均为22258.7元/人,各城市人均GDP均超过1000美元。
然而,从目前来看,京津冀商业开展区域合作还存在三大挑战。
首先,商业水平两极分化明显,核心城市拉动能力差。从综合经济实力看,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北京、天津处于工业化后期,河北处于工业化中期,中小城市欠发达。据统计,北京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是河北省平均水平的四倍以上。这种典型的二元结构,使得京津冀地区存在不合理的经济梯度,城市间经济发展不能很好的衔接。另外,使得都市圈中的边缘地区没有能力引进、吸收、消化圈内核心城市以及国内外各种先进的商业发展要素;优势的产业和商业资本、先进的商业科技及管理方式、龙头和规模企业的供应链等也因为在这一地区找不到适宜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而无法进入。
从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带动及拉动作用来看,京津冀都市圈的京津两地对比于长三角的上海、珠三角的广州、深圳相对偏弱。北京、天津通过经济、行政等手段以及自身多方面的优势仍在逐步加强对本市以外的商业资源的吸引,同时,城市的自身发展与规模扩张仍有一定潜力,削弱了其对周边地区商业资源利用的依赖。对京津冀都市圈核心城市来讲,商业发展的聚集效应仍大大强于扩散效应。
其次,统一市场尚未形成,整体优势未能发挥。目前,京津冀区域内统一市场尚未形成,整体优势未能发挥。目前有以下四个方面障碍:一、各城市在经济发展与合作、商业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城市间的分工与协作、市场建设、信息沟通等方面缺乏整体研究和统筹规划。二、各城市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在市场开放、招商引资、商品流通、商务合作、引进和输出管理等方面缺少统一的政策措施和协调机制。三、没有建立统一的城市间信息服务交流平台和市场信息沟通网络。四、多数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性仍然较强。
再次,市场竞争加剧,区域发展承受较大压力。从目前的经济与商业发展趋势看,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经济区域,京津冀都市圈水平和规模与其他两大区域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增幅对比,长三角最高,京津冀绝对值虽高于珠三角,但增幅仍是最低。另外,京津冀都市圈内各城市在合作与协调、市场建设、政策与规划的引导力度等方面与其他两个区域相比有着明显的不足,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相对缓慢,且差距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如果这一状况得不到迅速的改善,将影响京津冀都市圈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对周边区域经济带动作用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