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时报》报道,拥有固定收益、现金流量大的百货公司,常被传统产业、不动产集团视为金鸡母,即使业绩亮丽,但集团衰败时,相关百货也难以独善其身,不是受到牵连,就是至成为被掏空的对象,从尖美百货、汉神、太百到衣蝶百货,似乎个个难以逃脱这种命运。
陈文郎以太百为例指出,太百曾因2001年水灾造成损失,2003年SARS风暴造成一度休馆,但2001年以及2003年的纯益表现仍然优于2002年。在2002年当年,太百提列的投资损失金额高达四十亿元,占当年度业外费用的比例约78.5%,太百陷入经营困境,问题出在转投资。
太百在对外非百货相关事业投资的净额,自1997年起五年内增加约六十亿,包括投资太设约25亿,太设集团旗下有线电视约17亿以及太崇投资十亿等。
然而,太设集团因2000年后房地产陷入谷底,于次年爆发财务危机,再加上所投资的有线电视扩张过快等,至此太设集团背负近三百亿左右的负债,为减轻负债压力,太设于2002年初将其持有的太平洋中国控股中六成股权转卖于太百,导致太百背负超过百亿的负债,至2002年底时,负债总额突破两百亿,负债比率达97.02%。之后,太百又面临微风广场、京华城加入百货巿场,内忧、外患使得经营更加陷入困境,直至转手远东集团后,才获得改善。
近年来国内传产、不动产业持续进行百货、饭店等投资,拓展版图。陈文郎指出,若要防范力霸掏空事件重演,须从做好公司治理着手,透过独立董监强化内部控管,防止人谋不臧的情况发生。
而由受到力霸事件冲击的衣蝶百货,近来传出裕隆集团有意接手,显示即使内需不振影响百货业绩,但受惠大陆客将开放来台观光等利多影响,百货业依然炙手可热,只是未来如何避免母公司、集团经营不善的波及,是值得有关单位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