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地产网 新华联不动产收购金六福?分析称,这是新华联的海外融资平台。但在开发商大举回国觅金的大背景下,新华联的打算是什么呢?
4月10日,新华联不动产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自当天起,公司开始停牌。其一大原因便是该公司拟用自筹资金收购金六福投资有限公司的股东JLFBVI持有的全部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金六福投资与新华联“本是同根生”,其母公司均为新华联集团。“金六福投资就是个壳公司”,有长期跟进新华联的分析师对观点地产新媒体指出,新华联很有可能会选择放一些资产到这个香港壳公司中,以便未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融资。
不过,这在另一长期跟进港股市场的研究人士看来,新华联设置海外融资平台的举措有点“逆势而为”。在他看来,海外融资成本过往一直比较低,但是现在看到这种融资模式已越来越不具吸引力了,如碧桂园等各大开发商都在增加国内债务等融资比重。
收壳金六福
根据新华联4月10日所发停牌公告表示,近期该公司与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金六福投资的控股股东JLF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JLFBVI)商谈股权收购事宜,拟用自筹资金收购金六福控股股东JLFBVI持有的全部金六福股份。
“目前这个事项仍处于前期沟通阶段,尚未达成任何意向。”新华联还表示,该事项尚需要香港交易所等监管机构同意,并提交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因此,鉴于该事项尚存在不确定性,新华联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及相关规定,申请其公司股票自2015年4月10日(星期五)开市起停牌,待公司披露相关事项后复牌。
这就意味着,新华联将收购JLFBVI所持有金六福投资50.41%股份。显然,完成收购后,新华联将成为后者的控股股东。
需要注意的是,就在新华联停牌前三天,2015年4月7日、8日、9日,该公司股票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以上。
“金六福投资就是个壳公司。”一位资深A股分析师对观点地产新媒体指出,新华联很有可能会选择放一些资产到这个香港壳公司中,以便未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融资。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查阅资料发现,JLFBVI是一间于英属处女群岛注册成立的公司,持有金六福投资841,120,169股股份的权益,占其已发行股本约50.41%,是金六福投资的主要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金六福投资与新华联“本是同根生”,其母公司均为新华联集团。同属于新华联集团董事长傅军旗下八个上市平台之列。
2003年12月,傅军控制下的马来西亚新华联集团耗资1.23亿港元购买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实力中国74.99%股权,并更名为新华联,第一大股东为新华联国际投资有限公司。
此后数年内,傅军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逐步将金六福资产注入新华联。2008年1月10日,新华联更名为金六福投资,至此金六福投资终于通过借壳登陆香港资本市场。
金六福投资也成为新华联整合收购中国酒业资产的资本平台。不过,就在2014年,在国内白酒业的衰落大环境下,金六福投资也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困难的时期”。
观点地产新媒体翻阅金六福投资年报,截止2014年12月31日,该公司营业额下滑24.1%至2.554亿港元,年内亏损2.259亿港元;其中公司权益拥有人应占亏损1.93亿港元,这是2013年同期亏损的4.6倍。
海外融资平台
“新华联应该不会将房地产资产打包放入香港上市平台。”在前面所提A股分析师看来,该公司A股平台的资产应该不会动,很可能会选择将一些海外资产率先放到壳公司中。
该人士进一步分析称,如果拆分A股上市平台资产放入港股平台,还是比较麻烦的。“新华联或许更倾向于将金六福投资作为海外融资平台,为其海外业务和项目进行融资。”
实际上,自2014年初开始,新华联加大了海外拓展步伐。当年1月7日,新华联公告称,将通过旗下香港新华联国际置地有限公司在马来西亚投资5000万元,设立新华联国际置地(马来西亚)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房地产与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和经营。
一周后(2014年1月18日),新华联与韩国黑石度假村株式会社正式签署合作签约,共同出资350亿韩元(约2亿元人民币),在韩国济州岛建设锦绣山庄国际度假区项目。
“对出海的企业来讲,人民币往外走并不怎么好走,如果直接利用海外融资平台进行融资,也会更加便捷。”上述人士如是指出。
不过,另有长期研究香港资本市场的分析人士对观点地产新媒体提出不同意见。在该人士看来,海外融资成本过往一直比较低,“但是现在看到这种融资模式已越来越不具吸引力了,如碧桂园等大开发商都在增加国内债务等融资比重”。
就在上周四晚(4月9日),在香港上市的碧桂园控股公告称,现阶段正考虑由其中一间中国附属公司于中国发行境内公司债券。
“目前国内债融资正在放开,上市公司进行融资则更加方便了。”据上述港股分析师指出,现在中国国内是降息通道,国外则是升息通道,加上人民币看跌趋势加剧,这就导致国外融资成本上升了。
实际上,自去年中以来,房地产企业国内融资的大门便已经开始敞开。2014年7月,新城控股旗下江苏新城完成发行20亿元公司债,开启了2009年来房企发行募集资金不用于保障房的公司债闸门。
而今年一开年,中国证监会再传明确的放松信号。2015年1月16日,证监会宣布,与国土资源部经协商决定调整工作机制,上市公司再融资、并购重组涉及房地产业务的,国土资源部不再进行事前审查。
基于以上情况,这位资深的港股分析人士认为,从融资角度来讲,在内房股被海外看低的情况下,海外融资平台进行融资的吸引力已经相对减弱了。
不过,他也指出,从资金流动角度看,企业设置海外融资平台,更便于资金输出。“直接输血海外业务也不受政策束缚,同时境外公司做境外业务,其税务成本也更加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