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态竞争激烈 百货商场转型在即

   2004-02-18 9450
如果您经历过十几年前百货商场的繁荣红火,那么您一定会惊诧它今日的萧条。伴随着国内商业的发展,百货业在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等新型业态的夹击之下,逐渐丧失着原有的优势。于是人们开始探讨,国内的百货业是否应该重新审视自身的生存环境。就像一个在自家土地上耕作了一辈子的农夫,如今发现在这块地上无论种什么都不能满足一家老小的需求了。于是,农夫开始审视这块地,开始考虑这块土地除了耕作之外的价值。
  
  百货业跨入商品结构调整期
  
  在商务部公布的2004年中国零售业30强名单上,上海百联、大连大商、北京国美、北京华联占据前四位,从店铺数量、销售额上看,本土企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然而表面上的红红火火没能掩饰住百货业衰落的趋势,过去一年,北京仅翠微、燕莎友谊、当代三家大型百货店获得毛利增长,其余50多家商城均出现销售下降的迹象。
  
  对于2003年销售业绩的下降,很多商场都把原因归结为“受非典的影响”。然而,北京证券公司的商业分析员齐欣告诉记者,就算没有非典的影响,2003年北京市大多数百货商城的销售业绩仍会呈下滑的趋势。把零售业上市公司2003年第三季度的毛利率与2002年同期相比,就会发现同比增长的上市公司数目仅有一半左右。由于上市的零售企业大多实行混合业态经营,很难统计百货的销售额在毛利率中所占的份额,但从同比增长的公司来看,主营业态为超市或向超市转变的居多。
  
  齐欣认为,百货业的衰落有内外两层原因。外因是国美、大中、苏宁这样的家电连锁企业的兴起,使在百货店中购买家电的消费者越来越少以及欧尚、百安居、迪亚等综合超市、便利店新生业态对百货店市场份额的蚕食。内因则是目前作为百货店经营大头的服装销售一直处于下降趋势,精品服装品种、花样、档次单一,不能满足消费者越来越高的穿着需求。鉴于当前的状态,百货业未来发展应该向主题性购物中心、ShoppingMall、时尚现代百货转型,明确自身的定位。
  
  记者从翠微大厦总经理张丽君处了解到,去年翠微和当代扩大了化妆品、珠宝、服装的销售面积,压缩了家电、文化、办公用品面积。同时强化内部管理,卖场实行“双考核”,即毛利额考核和销售考核。而在燕莎的毛利增长中,开设奥特莱斯店,拓展经营领域也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棋。据了解,翠微和当代的毛利增长在去年分别为25%和20%,其中“结构调整”被认为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如此看来北京市场还没有真正拓展开,离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还有空间。已有专家提出“京城百货业已经处在商品结构的调整期”,记者看来,处在商品结构调整期的百货恐怕不限于北京一地,随着零售业不同业态间竞争的不断加剧,百货业商品结构调整的趋势将席卷全国。
  
  超市势头强劲连锁成为亮点
  
  记者了解到百货业受到的最强大冲击来自连锁超市。在商务部的统计中,2003年超市销售额占30家商业企业总销售额的56.8%,专业店占22.2%,新业态变革影响了零售公司的兴衰。2003年的非典、2004年的禽流感,使得消费者越来越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这有利于生鲜食品超市的发展。非典期间,在百货业销售大幅下滑的背景下,连锁超市销售却大幅增长,反映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出现变化的新特点。
  
  连锁业是我国零售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专家认为,连锁经营不仅适用于超市,也适用于百货及其它的业态形式。近期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连锁业前30强销售同比增长了29.9%,店铺数量同比增长了35.1%,显示了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得多的增长率。
  
  我国连锁业正处于一个超常规增长的阶段,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零售业过渡期即将结束,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抢占商业网点成为很多连锁企业的重要战略选择。这就使得连锁企业的业绩表现还不尽如人意。随着商业网点的成熟、逐渐进入盈利期以及新增网点的减少,将会使得连锁企业的利润增长越来越快。
  
  2003年的非典,使得我国零售行业上市公司的业绩受到重创,因此业内人士分析,在2004年将会出现一个恢复性的增长。社会上一些人对于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民族零售业的竞争形势感到担心。一些地方政府给予外资零售企业超国民待遇。为了避免这种不公平竞争形势的持续,国家正在专门制定针对外资零售企业的管理办法。另外也强化了城市规划的法律地位,避免商业网点的重复建设以及商业网点的过度竞争。这些措施的逐步落实,将为我国本土零售企业创造一个公平良性的竞争环境。(消息来源:中国企业报 记者叶斐)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945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