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丽去年盈利更大跌40% 管理层称如不转型就将死去

   2016-05-28 3380

  随着消费者购物便利化的需求日渐增长,如今电商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态势,线下传统零售业却面临前所未有的艰难转型期。中国最大女装鞋品牌百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近年收购多个品牌后,生意大不如前,去年盈利更大跌40%。面临传统零售业大转型的挑战下,百丽管理层称,如果不转型,企业就将死去。但管理层对百丽未来的转型却缺乏方向,有市场人士称,如果企业不主动转型,确实将面临很大危机。

  百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于5月24日公布了截止至今年2月29日止年度的综合全年业绩。报告显示,2015/16财年,集团收入为407.9亿元,较去年增长2.0%。其中,鞋类业务销售额较去年减少8.5%至210.74亿元;运动、服饰业务销售额增16.2%至197.16亿元。鞋类业务收入占总体业务收入的比例为51.7%,与去年的57.6%相比,比重有所降低。

   由于内地、香港及台湾地区的零售市场不断恶化,还需要为近年收购Mirabell、Millie's等品牌作出逾13亿元大额撇帐,导致百丽截至今年2月29日止年度净利润同比大降38.4%至29.34亿元,每股盈利下跌37.79%至35.86分。

  其中,鞋类及鞋类产品的亏损非常大,收入同比减少22.48%至39.44亿元,主要受同店销售下降所致,整体分部收入仍较去年同期倒退9.75%至63亿元。百丽在年报中称,由于国内及港澳地区的消费零售市场环境不断恶化,影响集团鞋类业务销售表现,下半年的同店销售利润率比上半年收缩。

  百丽指出,鞋类业务的疲弱表现引致其无形资产减值13.56亿元,其中包括11.27亿元商誉减值及其他2.29亿元无形资产减值;相关减值乃主要于集团先前收购Mirabell、Millie's、SKAP及其他业务时产生。

  回顾百丽年度业绩表现时,百丽国际主席邓耀先生在香港的记者会上称,集团鞋类业务和运动、服饰业务继续呈现较明显的分化。运动、服饰业务在经历深度调整后,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盈利能力不断增强。而鞋类业务则由于客流下降、消费偏好转变,持续呈现同店销售下滑、盈利能力降低的弱势。

  百丽国际首席执行官盛百椒在报告会上指出,中国消费者对性价比以及购物便利化要求的提升,是目前集团鞋类业务下滑的重要原因。和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商业环境较为闭塞,信息不透明。中国线下产品标价高于欧美国家,线上价格由于供应链的原因低于欧美国家;线上线下价格差远远大于欧美国家。综合考虑,消费者会偏向选择性价比较高的线上购物,这对集团的生意造成了很大影响。

  盛百椒表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如今拥有更多的休闲方式,如运动、美容和看电影。在消费者生活内容增加,购物需求量没有减少的情况下,他们产生了购物便利化的要求。目前很多商场都能满足消费者包括吃饭、购物在内的不同消费需求,而百货公司只能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因此受到冷落。网上购物则更能提供便利化的需求。

  盛百椒称,原来公司所有品牌都在追求市场的最大化,这和消费者日益碎片化和个性化需求的转变产生了矛盾。集团十几年前介入运动行业,就是意识到了运动鞋的市场占有率会逐步提升,因此即便这一品类的利润不高,公司仍然选择坚持。

  不过,在运动品牌都出现产能过剩的现在,百丽面临的挑战不止一点,盛百椒承认,他个人很早就意识到了电商是对公司最大的威胁,但目前公司缺少的是方向感和具体行动,如何通过改变来满足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要求,还没有明确的想法。这是因为集团受到既得利益的束缚,任何转变都可能带来短期业绩的影响和付出代价。公司自从上市后,持续增长是最主要目标,对于未来根本性的转型不敢决策。

  他指出,集团无论如何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也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对业务的影响。集团目前面临两个选择,其一是着力提高效率,不做根本性改变,但该选择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鞋类业务下滑的态势;其二是做根本性的转型,这是一项有风险的决定,极有可能给短期业绩形成重大压力,也有失败的风险。

  盛百椒总结到,将来百丽不转型就会慢慢死去,而根本转型可能加速下滑程度,但也有可能会获得好的明天。不过,他对转型的方向却没有明确给出答案,这一点也很难让市场人士信服。

  截至2016年2月29日,百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自营零售网点总数为21017家,其中20873家位于中国大陆,144家位于香港及澳门。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338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