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迷时期既是挑战,也是百货公司反思自身、寻求升级的机会。
今年第一季度,各大百货公司的财务表现继续下滑。梅西百货(Macy’s)、 诺斯壮(Nordstrom)、柯尔(Kohl’s)、潘尼百货(J.C. Penney )等同店销售额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门店数量也在不断削减:梅西最近关闭了 36 家,柯尔宣布将关闭 18 家,而潘尼百货也计划关闭 7 家。
Kohl's 边际利润季度变化
百货公司低迷的财务表现已经持续了数年。可能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网购和电商的兴起、80 后 90 后对消费体验而非产品本身的偏好,以及经济低迷时期的优惠策略让消费者对打折商品更加依赖。
根据咨询公司 Green Street Advisors 的统计,全美还需关闭 800 家门店,也就是总数的 20%,才能让百货行业从过度饱和回到一个比较健康的状态。
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关闭门店也是百货公司积极调整销售策略的表现。在这种形势下,比起反复强调市场如何不景气,探讨如何应对意义更大。这周在旧金山举行的金融时报奢侈品峰会(Financial Times Luxury Summit)上,百货公司、电商、品牌等各方就百货行业的未来发展谈了谈自己的观点。
人们了解商品信息的渠道已经改变,线下零售服务也应随之改变
美容博客 Into the Gloss 兼美容品牌 Glossier 的创始人 Emily Weiss 认为,人们现在通过 YouTube 上的美妆教程或 Instagram 就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不再需要专程去商店听陌生的服务员推销美容产品。相应地,实体店也该根据顾客需求的变化,改变顾客服务的内容。
奢侈品电商 Moda Operandi 创始人 Lauren Santo Domingo 也觉得电商让消费者变成了一群主动挑选商品的时尚编辑,而不再是在商场里兜圈子。她的建议是根据网上积累的消费者购物习惯数据,调整线下零售体验。比如 Moda Operandi 即将在迪拜、中国建立的线下展销空间,就只会采取邀请制,以便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Moda Operandi 的网站和伦敦线下展销空间
餐厅等综合性消费项目有助于增加吸引力
和其它百货商店不同,美国高端百货连锁店巴尼斯(Barneys)今年在纽约还开了一家新店。首席运营官 Daniella Vitale 说顾客们对店里的 Fred’s 餐厅很感兴趣,未来巴尼斯在所有门店中都会加入餐厅。最近快时尚品牌 Urban Outfitters 也收购了一系列餐厅,把饮食体验融入购物之中。
商业地产公司 Cushman & Wakefield 的一份报告指出,餐饮业一直非常活跃,另外打折商店和高端食品杂货店的增长速度也很快,不少直接占据了百货公司门店关闭后空出的租铺。
芝加哥 Barneys 内的 Fred's 餐厅
不少奢侈品牌依然将百货商店视为面对本土消费者的重要端口
尽管 Burberry 等品牌已经把重心转移到直接面对消费者的零售服务上,Coach 和 Saint Laurent 的 CEO 依然觉得入驻多元品牌商店很重要。一是因为旅游业是个不稳定的因素,“业务的有机增长还是要依靠本土顾客。而本土顾客不同于游客,购物的目的性要分散得多。”
此外,批发销售在提升品牌认知度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当然可以自己负责一切,但依然需要信任合作伙伴,保证品牌信息准确地传达出去。”
消费内容需随消费习惯变化
根据 MasterCard 市场洞察部门主管 Sarah Quinlan 的报告,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消费者除了偏好打折商品,也会更愿意把小钱存起来,把大钱花在汽车、住房、电子产品这些刚需项目,或者旅游、饮食等生活方式类项目上,而不愿在服饰鞋履上浪费太多。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百货商场就要开始卖汽车——它们也很难做到这一点——消费内容改变意味着百货业态需要给消费者一点欲望刺激,这通常来自体验提升或者独特的品牌引入。总之,在大家不想买东西的时候,应该更上点心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