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 Pokémon Go 火遍全球、理论上却没法玩的中国大陆玩家,这两天可能会多心碎几次——周一,游戏开发商 Niantic Labs 开放了 Pokémon Go 在香港地区的下载和注册,这让全城的年轻人立刻陷入了寻找小精灵的狂热中。
马路上、公园内、商场里……野生的小精灵可能出现在任何地方。而在那些购物中心和主题乐园的运营者看来,这就是潜在的商机。根据《南华早报》的报道,在香港,包括新鸿基地产、太古地产和海洋公园在内的多家地产公司,都希望利用这款游戏更好地吸引客流。
新鸿基地产业务总监 Maureen Fung 表示,他们近期准备在公司管理的 12 家购物中心内,举办一系列 Pokémon Go 相关的主题活动。公司预计,这些购物中心的客流量能够因此提升 10% 以上,销售额也有望增长 8-10%。
而位于观塘的 APM 购物中心的做法,就更直接一些——他们直接花钱购入一批了游戏中的特殊道具“Lure Modules”,放置在商场内。玩家只要站在这些特殊位置附近,就有更大的机会捕捉到被吸引过来的小精灵。
香港商场们这么看重 Pokémon Go 可能带来的客流,还是因为整个行业的不景气。根据香港政府的统计数字,2015 年全港零售总额出现了近 13 年来的最大跌幅;而根据普华永道零售及消费行业主管合伙人郑焕然的说法,这种情况可能要到 2018-2019 年才会有所好转。
新鸿基方面表示,他们同时也在接洽游戏开发商 Niantic Labs,希望能有更多的合作机会。但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这一愿望有可能会被婉拒。
在 Niantic Labs 早先开发的增强现实类游戏“Ingress”中,也有大量与特殊地点紧密相关的玩法。早先,Ingress 一度允许玩家自主申请特殊地点“Portal”的位置,但官方在审核规范中就明确指出:历史建筑、本地商店或是街头艺术通过的概率是最高的,他们更看重这些地点的“历史背景”和“纪念价值”。
而且,更多的商业合作,也没法为 Niantic Labs 的母公司任天堂带来更高的收入。根据合约,任天堂只会向 Niantic Lab 收取各类形象的授权费、以及一部分运营费用。
近期,任天堂就对外宣布:他们不会因为 Pokémon Go 的火爆,而调整对公司今年营收下降的预期。这使得公司股价在经历了游戏推出早期的连续暴涨后,周二又出现了一次高达 12% 的暴跌。
但对于善炒概念的香港人来说,Pokémon Go 的开放,至少也能帮助他们炒炒股票——由于可以为这款游戏提供无限数据流量服务支持,本地主流运营商 CSL 的股票就在周一创下了 2011 年上市以来的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