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开设如火如荼,已成为购物中心必备业态。然而,并非所有影院都拥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在行业应观影需求作不断调整后,新建影院显示出更胜一筹的导流能力。盈石集团研究中心在着重研究新建影院运营优势后,总结出影响消费者观影抉择的三大关键因素,并以前瞻性视角,为开发商投资运营影院提供参考。
竞争困局
影院、影厅新增规模持续增长,盈利表现两极分化、新建影院导流能力更胜一筹
盈石集团研究中心认为,新建影院导流能力更强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影院在新建过程中不断适应观影需求发展,拥有更好的观影设备和设施;另一方面,随着购物中心郊区化布局,跟随进驻的新建影院往往能够独占地区性客源,成为观影唯一选择。相比之下,老旧影院受建筑条件制约,难以改造或需承受更高的改造成本,且改造效果有限。
影院呈现多厅化、单厅小型化发展趋势,单座收益提升显著
盈石集团研究中心认为,影院多厅化、单厅小型化布局有三大优势:
第一,中国影院每年上映影片已越来越多,而多厅化布局可以满足更多影片的排片需求;
第二,单厅小型化布局使得排片更为灵活,降低无效供给,继而提升单座收益;
第三,单厅小型化布局还能够适应不规则建筑区位布局,增加使用率的同时,对落位也越来越不挑剔。
三大因素影响消费者观影抉择
盈石集团研究中心在着重研究新建影院运营优势后,总结出影响消费者观影抉择的三大关键因素:
1、排片
盈石集团研究中心进一步以在映影片为研究样本,对上海超过一家影院正在上映并且上映期不超过半年的21部影片放映场次、放映影院平均场次数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
放映场次排名前五位的影片,平均上映期为7.7天,放映场次与放映影院平均场次数呈现较强的正向关系;而放映场次排名靠后的十六部影片,平均上映期为38.4天,放映场次与放映影院平均场次数正相关性弱化,集中在少数影院多场次放映的情况更为突出。
盈石集团研究中心认为,在影片上映初期,影院排片越密集就能够提供消费者越充足的选择空间,抢占客流;而影片上映尾期时,在大部分影院停止放映的情况下,少数影院出现对资源的垄断,既能够将有观影需求的消费者集中,又能够获取更高的票价。
此外,排片时间与消费购物习惯时间的匹配度也极为重要。
盈石集团研究中心认为,理想的排片时间能够促使消费者选择对应的购物中心,最直接带动轻餐、轻食及快餐类消费。
2、品质
影片品质。盈石集团研究中心对不同3D电影版本品质进行对比,发现IMAX、巨幕、4K双机等特效电影版本在各方面品质上均大大超越普通银幕版本,并且上座率也处于领先,尽管各版本价格普遍上浮30%-100%(以万达、保利影院相同影片对比为例)。另外,3D眼镜的佩戴舒适度及观感体验也能够对消费者选择影院产生一定影响。
硬件品质。以上海IFC百丽宫影城为例,尽管在银幕配置方面优势较少,但百丽宫影城凭借品质出众的座椅设计及环境营造,2011-2015年单日单座收益均高于同商圈的上海正大星美国际影城,并且年均差异高达62.4%。
服务品质。以上海世博源保利国际影城为例,其增值服务甚至包含为没时间买食品饮料的观影消费者提供影厅内商品销售。既增加了高利润的“爆米花经济“收入,又实现了便利增值服务,提升整体服务品质。
3、策略
价格策略。除了影院自营的半价时段促销活动,随着票务平台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影院不仅参与多样丰富的票务平台促销活动,甚至还包括信用卡、电商等促销活动,在各类背景的补贴中大玩价格战。其中,性价比最为突出的影院成为消费者最优选择,然而促销过后的可持续性往往成为影院新面临的问题。
布局策略。盈石集团研究中心认为,“小厅+大厅“是影院加大利用率的最佳布局策略。一方面,小厅既能够去化尴尬的边缘落位,又能在影片上映尾期时发挥长尾效应,以高票价和片源垄断资源吸纳错过最佳观影时机的消费客群,增加收益;另一方面,大厅上映新片可以完成更强的包容性,获取整体收益最大化。
盈石集团研究中心总经理、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中国商业地产专业委员会主席张平女士认为,开发商作为购物中心影院投资方,要想突围竞争困局,还应考虑利用资源优势发展IP 打造“影院+”经济,与商家联动实现共赢:
“影院+购物中心”。影院与购物中心应实现更紧密的联动促销,不但包含商户联动折扣,还涵盖预热和定制类的电影主题相关展览、活动,甚至包括发展影院+餐饮、影院+娱乐等,推出影院送餐专属便利服务,提供电影主题娱乐活动,打造“影院+”经济;
“影院+品牌”。影院和品牌也应实现共赢合作,与不同品牌联合打造强化品牌特有风格的主题影院,如同限量版影院。不但吸引了品牌粉丝光顾,也通过影院体验推广增强品牌知名度;
“影院+关联商品”。根据热映影片的道具、场景、人物、服饰,在实体商业中打造相关零售、餐饮、娱乐、体验,实现主题商品销售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