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的出现,也促使书店的盈利结构开始改变。按照西西弗文化传播董事长金伟竹向南都记者给,图书占比达到80%,咖啡是15%左右,其余则占有5%左右。而言又几的图书销售比西西弗更低,“目前在销售占比上,大致是书籍45%,咖啡20%,文创25%”,但捷说。
星期日下午3点,书店里人头攒动,香港作家陈冠中开始分享他对香港华语写作的观察。毕业后一直在广州工作的Linda晚到了几分钟,没挤到前面的位置,于是她干脆在咖啡区叫了一杯最有名的巴拿马艺者(伎)咖啡,一边品尝一边听讲座。自从广州太古汇开业以来,每个月她至少会去一趟方所书店,主要是听各类型的讲座,偶尔会买一两本书,“但消费最贵的一次却是买了一套400-500元的茶具”。
互联网浪潮下,传统零售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图书零售业,也就是传统书店首当其冲,在过去5年,一波又一波倒下。但与此同时,另一种颠覆传统的复合型书店自2014年在广州卷土重来。24小时不打烊、免费阅读区、接待沙发客、定期举办名人专题、出品精致的咖啡糕点、鲜花文创产品、服装……以方所、西西弗、1200bookshop、唐宁为代表的“书店+咖啡店+零售”业态近两年在广州迅速开枝散叶。
然而,南都记者调查获悉,商业地产的大肆扩张,招商难的出现给了新型书店复兴的契机,但这股复兴潮几乎都是建立在地产商主动让利租金的基础上。这是否意味着,地产商其实间接掌握了书店的生存命脉,而一旦租金优势消失,那么新型书店是否会再次陷入极为危险的境地?
线下书店卷土重来抢入购物中心
2011年,方所在广州最顶级的购物中心太古汇开业。除图书之外,以几乎每周一场讲座的节奏而被口口相传的方所因此一夜爆红。时至今日,方所已在全国开出3家门店。
在方所发展的同时,新型书店开始在广州卷土重来,这其中包括联合书店、唐宁书店,以及广州第一家24小时不打烊书店1200 book。继今年6月1日广州第一家西西弗书店在凯德云尚开业之后,7月30日,西西弗的广州旗舰店也在万菱汇开业。“截至8月份的2016年度,西西弗已在全国开设了10家门店,下半年的扩张计划是超过20家。”西西弗文化传播董事长金伟竹向南都记者透露。
广州地标建筑东塔的K 11购物中心预计明年开门迎客,南都记者了解到,在北方市场名气不小的言又几书店或也将同步进驻其中。“我们目前有14家店,保守估计今年下半年到明年还有不少于15家的开店计划。”言几又集团董事长&CEO但捷告诉南都记者。
“我并不觉得我们和方所、西西弗是对立的竞争关系。”但捷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图书市场的空间基数庞大,尽管近几年来涌现不少同行,但彼此之间还尚未形成竞争态势。
“书店+咖啡店+零售”业态颠覆传统
历经此前的倒闭潮之后,实体书店迎来复苏,然而书店业态已经改变。不同于传统书店,这些新式的书店有一个共同点:图书之外,咖啡、文创产品、各类讲座几乎成为标配。换言之,当前的书店,不再是简单的图书销售,而更多是以“书店+咖啡店+零售”的形式出现。
以万菱汇的西西弗书店为例,主要划分为图书区、咖啡厅、文创区。走访过程中,西西弗店员告诉南都记者,西西弗书店不定期会举办亲子类活动,一个月2~3次左右。位于高德置地广场的联合书店,除了图书之外,有将近一半的面积是咖啡区和精品区。南都记者走访发现,咖啡区单品价格在20-40元之间,精品区有布偶、工艺品、乐器、木刻等文创产品出售,其中日韩商品和高端商品的平均单价在100元以上。
面积2000平方米的方所,书籍 区 只 占40%,其余是 同 属 于一个老板的例外品牌服饰区、植物区、美学生活区、咖啡馆、文具区、每月主题文化展区,感觉更像是一个美学生活文化的小型展览馆。商品价格偏高,其中咖啡区饮品、糕点价格在30-100元之间,高于普通咖啡店。
南都记者留意到,上述书店都会定期举行讲座。“我们更注重做文化空间,希望做的是城市文化消费、舆论这样一个空间。”在但捷看来,包括言又几在内的新型书店不仅仅是书店,还是城市的文化空间以及线下社交场所,讲座、读书会、电影分享会,起到的就是这样的作用。
非图书类商品销售占比超过50%
从目前来看,至少转型让书店的日子更好过了。业内人士告诉南都记者,方所广州店2011年开业后,扣除非图书类收入,书店业绩达到了每月至少150万元。“方所开业前两年就实现了盈利,现在业绩已远超这个数字。”
新业态的出现,也促使书店的盈利结构开始改变。按照金伟竹向南都记者给出的数据显示,目前西西弗的销售比例来看,图书占比达到80%,咖啡是15%左右,其余则占有5%左右。而言又几的图书销售比西西弗更低,“目前在销售占比上,大致是书籍4 5 %,咖啡2 0 %,文创25%”,但捷说。
而南都记者从业内人事处获悉,广州方所图书营业额占比可能更低至35%。
“我们首先要坚守的是一家书店的定位。”金伟竹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书仍是书店的命脉。而但捷认为,尽管书一直都是书店的最核心要素,但书店这种零售业态走向多元化、复合化是大势所趋,未来还将更明显。“书店之所以迫切转型多元化,其实一方面想扭转客流结构提高客单价,另一方面是希望改变承租能力低的根本性问题。”不愿透露姓名的商业人士表示。
风光背后的租赁风险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上述书店大部分选址在购物中心内。“人流量、周边的品牌,我们都会做一个综合的考虑,保证书店入驻之后的销售额和客单价。”但捷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传统书店的倒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其承租能力低,营收难以跟上店面租金的上涨。早在2015年初,太古汇的租金便登顶广州商业用房租金榜,达到每月1900元/平方米。和太古汇同地段的万菱汇,即将开业的珠江新城K 11同样租金不菲。
“这几年文化空间的复苏,所有的购物中心都乐意给书店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租金大幅降低。”但捷表示。而金伟竹告诉南都记者,含物管在内西西弗的门店租赁成本占整体经营成本不超过10%,“一方面购物中心有引入文化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西西弗的品牌具备足够的谈判资本。”有业内称,西西弗深圳万象城店租金成本之低,被称为“用卖海鲜的店来卖土豆”。
“地产商之所以愿意让利租金给书店,主要看中其客流拉动能力。”一位地产人士向南都透露,“稍微知名的人到书店讲座,经常站都没地方站”。南都记者获得的一份数据显示,广州方所平日人流量约3000-4000人次,节假日至少7000-8000人次。而成都方所在试运营期间,平日人流量约7000-8000人次,节假日最多达到20000人次。
然而,截至目前书店承租能力低的局面并没有本质改变,“目前1200 bookshop虽然没有亏损,但交完租金和发完工资后,只能说略有盈余。”有业内人士透露,这意味着,书店的命脉仍掌握在地产商手中,购物中心客流上升,运营成熟,地产商能否维持低租金优惠就很难掌控。“现在书店租约已经开始签10-15年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分摊前期投资风险。但租约到期后呢?真得很难说。”